雖然網路通訊的普及,使得傳統郵件的業務量大為縮減,但是世界上還是有許多東西,非得靠實體的郵政或快遞系統或來傳送不可。除了商品、包裹外,一份來自外地真誠的問候,或者一封手寫的書信,也都是無法為電子通訊所取代的。

之前我們曾經介紹了美國的 forever 郵票,不過相較於美國,其實台灣的讀者可能對鄰近的日本、韓國等國更為熟悉。無論到了哪裡,許多讀者應該都會想要寄幾張明信片給自己或者親朋好友,分享一下所到之處的風景吧。

不過為什麼郵票貼了之後,就(幾乎)可以寄到台灣或者其他國家呢?
為什麼我們只需要買當地的郵票就好,不需要一併購買寄達國的郵票也貼上去呢?
難道這些國際郵件永遠都是由出發國的郵政單位親自送到抵達國的嗎?

其實今天之所以可以有簡便的明信片與平信郵資計算方式,都是多虧萬國郵政聯盟( Universal Postal Union )促成現代便利的信件流通。因著萬國郵政公約的簽訂,也確立了各國郵資費率一致,以及國內國外獲得一致對待的精神。此外公約中也寫明了,寄送國以及抵達國,甚至還有中間的路過轉運國,該如何分配郵資——不過對於寄件者如我們而言,其實我們只要享受萬國郵政聯盟提供的便利結果即可。

令人難過的是,雖然中華民國曾經在建國後不久的 1914 年加入萬國郵政聯盟,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新的代表後,中華民國也就不再是萬國郵政聯盟的會員了。所幸目前無論是從台灣寄出國際郵件,或者從世界各地寄信到台灣,都沒有太大的問題;至於這背後是如何做到的,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