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夜咖哩為什麼比較好吃?

Posted by

你知道嗎?【隔夜咖哩為什麼比較好吃?】
‪#‎本日冷知識1269

Curry
隔夜咖裡比較好吃? 圖片來源

相信除了荷包蛋與煮泡麵外,在外遊子下一個學會的料理應該就是咖哩了。

咖哩起源於印度,英國在殖民印度時,將印度人常用的辛香料製成香料乾粉,並混合成我們今天常見的咖哩粉。後來有人將咖哩粉加入了燉物料理,就慢慢演變成為我們今天常吃的咖哩了。

延伸閱讀:在日本發揚光大的佛蒙特咖哩

媽媽說咖哩放了隔夜會變得更好吃,究竟是為什麼呢?

Curry:讓我告訴你為什麼 圖片來源

在肉類被加熱時,肌肉組織會收縮,此時原本肉裡含有的肉汁會被擠出肉塊,就像擰毛巾一樣——肌肉越是收縮,肉汁減少越多。加熱時,肌肉收縮的過程會持續進行,甚至在關火後,肉品內部的溫度還會持續上升,維持著這個狀態好一會兒。

而當肉品冷卻時,肌肉會放鬆,就像是擰緊的毛巾被放開一樣,此時咖哩中的各種香料風味都會滲進肉裡。鬆開的蛋白質不僅有利於水分再度分布,各種香料的風味也會因為滲透壓而進入肉裡。

儘管隔夜再加熱的咖哩會變得更美味,但肉類本身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也會因為烹調後放置時間拉長而略帶令人不喜歡、有點陳腐的氣味,這種氣味在含較不飽和脂肪酸的豬肉跟雞肉會較為明顯。而咖哩中含有的許多香料成分中有部分可以充作抗氧化劑,減少肉類油脂的氧化,進而減少這種隔夜菜氣味。這也是為什麼不是所有菜餚隔夜都比較好吃的原因。

隔夜時,香料本身的風味也會漸漸調和,產生更為圓潤的風味。

什麼?煮完咖哩還要放一晚才能吃喔?你很餓了等不及?只好多煮一份給明天的自己了!
每日一冷我們明天見囉!

[Mr. Thursday 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