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朋友利用暑假在整理以前國、高中時候留下來的東西。吐司碟忽然想到前陣子自己國中時期的聯絡簿不但被家人翻出來,還被吐槽有段時間曾經很中二的每天用火星文寫聯絡簿,當時甚至被導師警告過這樣的行為。還有高中的時候,同學之間會用注音文跟彼此對話,比如:「ㄊ厶ㄉㄐㄊㄧㄒㄇㄖㄧㄌ(吐司碟今天要寫每日一冷)」,一方面讓大家猜著好玩,另方面也形成小群體內部的一種私密行話。
大家或許不會對火星文這個詞彙感到陌生。 2000 年臺灣知名遊戲公司遊戲橘子代理韓國製線上遊戲《天堂》,造成當時臺灣一股線上遊戲風潮。人們發現玩家之間在聊天的時候,常於文字間摻雜注音符號或表情符號。不過這個現象在最開始還沒有一個名稱來解釋它。
乘著隔年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一句經典台詞:「地球是很危險的!你還是快點回火星吧!」,火星文一詞應運而生,瞬間在當時成為一個熱門且具爭議性的話題。比如在 2006 年大學指考國文考科就曾經出現「 3Q 得 Orz 」、「:: 〉_〈:: 」等用語,造成當時社會大眾嘩然。不少人因此質疑臺灣的年輕學子語文能力低落,這種非正規的書寫更難登大雅之堂。
事過境遷之後,火星文並沒有就此消失,反而偷偷的持續在年輕人的網路用語中留下一些痕跡。比如「囧」字的使用,或者是像ㄏㄏ、ㄎㄎ等語助詞等。
今天ㄊ厶ㄉ不僅帶大家回憶童年,同時也要告訴你菲律賓的火星文到底怎麼寫,菲律賓火星文火紅的時候曾經在該國社會起了什麼樣的爭議。
“i wuD LLyK tO knOw moR3 bOut u. crE 2 t3ll mE yur N@me? jejejejeje!"
(我想要多認識你一些,介意告訴我你的名字?哈哈哈哈哈!)
上述的引文就是典型的菲律賓火星文,被菲律賓人稱呼為 jejemon 。 jeje 取自於西班牙語笑聲的狀聲詞, mon 則是受到近來相當火紅的日本動畫精靈寶可夢( Pokémon )影響而來的結合。最早在 1980 年代出現於菲律賓網路論壇等地方,本來是駭客用以取代拉丁字母的一套規則。由於菲律賓人溝通的媒介以手機簡訊為主,在一封簡訊字數有 160 字的限制下,為了能夠更為精簡的表達其意思, jejemon 便被引入到年輕人的社群使用。尤其在 2000 年初期蔚為菲國社會的一股風潮,年輕人使用 Nokia5510 和 jejemon 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次文化現象。
不只是書寫文字,由於 jejemon 多半為中下階層的年輕人在使用,它的意涵甚至擴及到這個次文化的人群所穿著的服飾、品味等面向。也是因為這樣,jejemon 後來被菲國不少人批評是一種文化與語言的倒退現象,年輕人將不知道正規書寫系統要怎麼使用。該國教育部也曾在 2010年公開表示不鼓勵學生繼續再使用 jejemon 。
然而,也有擁護者認為,年輕人要在使用 jejemon 書寫之前,首先還是要知道正規的字母跟詞彙為何,否則將無法轉譯,閱讀者也無法理解之。甚至也有人認為,由於菲律賓人大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Taglish(英語和菲律賓語 Tagalog 的洋涇濱語),這種書寫形式反而有機會讓菲律賓人可以發展出一套有別於殖民意識形態的書寫與思考方式。這在許多以 jejemon 書寫的簡訊中可以看到,它意外地長出有別於過去菲律賓文學的一種底層文字書寫形式。
雖然說隨著菲律賓智慧型手機的流行,有些人認為這股 jejemon 風潮已經消退。但是這種書寫形式其實還是繼續留存下來,被不少人持續的使用著。所以下次如果有機會跟菲律賓人交換臉書,聊天的時候可別被這樣的文字給嚇到囉!
為了幫助大家更加容易進入到 jejemon 的世界,首先我們就從 jejemon 的字母開始學習吧!(握拳)
(但誰要理你……)
[Mr. Tue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