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微冷小知識——「全片幅?那是什麼好像很厲害?」

Posted by

大家好,我是阿倍!接下來會在每日一冷說説有關攝影的小小冷知識!

 

圖片來源:https://tw.appledaily.com/headline/daily/20140130/35611815

現在攝影機、相機幾乎是人手一台,在挑選數位相機時,我們往往會被感光元件、片幅、等各種尺寸搞的眼花撩亂,但到底什麼是片幅呀?!

為什麼廣告中要強調「全幅才是行家首選」呢?

而且大家有沒有發現,很多人在拍照的時候會先特別強調「我的相機可是全片幅」!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咦?到底甚麼是「全片幅」,為什麼全片幅的相機好像很厲害?

難道是因為,全片幅相機很貴嘛!

除了全片幅以外,還有什麼樣的片幅呢?

要理解片幅這個概念,就要從底片開始說起啦,「片幅」其實代表的正是「底片的大小」。

咦?底片?不是早就被淘汰了嗎?

在數位化時代,「底片」聽起來好像非常的古老,但真的要進入攝影這個領域,底片可是不能不談的重要知識唷!

早期底片大小有非常多種尺寸,從 8×109×6APS底片110底片120底片 到我們熟知的 135底片等等,種類可說是非常豐富,但反之也往往造成消費者與相機廠商開發的困擾,這種情形一直到了 1960 年代幾經嘗試後才以 135底片 也就是 35mm 底片為主要尺寸被廣泛使用。

以至於在數位相機時代來臨時,我們現在所看到大部分的相機,基本上皆是以35mm底片格式為基礎作為鏡頭等器材開發,不過在 1990 年代左右,當時的數位感光元件在技術以及價格上都無法達到135底片的尺寸要求,因此各廠牌便開始開發相對 135底片尺寸較小的感光元件,礙於這是小小冷知識的篇幅限制。關於相機的發展史,我們改天有機會再聊。

雖然數位相機的片幅定義是從底片而來,但在這裡,阿倍想要先幫忙讀者釐清,底片的「片幅」概念與數位相機的片幅到底哪裡不同。

原則上,底片分為「大片幅」、「中片幅」以及「小片幅」。

各種片幅尺寸

什麼是大片幅呢?

大片幅基本上就是 4×5 英吋(101.6 x 127mm)以上的底片尺寸,統稱為大片幅,如圖的這幾種相機就是大片幅相機。

大片幅相機(8 x 10)

小片幅,指的就是我們常見的 135底片 或是俗稱的 35mm底片(底片寬為35mm),尺寸約 24 x 36mm

135底片, 35mm底片

而比35mm底片尺寸還小的尺寸也稱作小片幅底片,包含以下幾種:

  1. 1972 年柯達發表的 110底片 13 x 17mm
  2. 1982年的碟式底片(Disc film)尺寸約10 x 8mm
  3. 1996年五大攝影器材商共同發表的 APS 底片(Advance Photo System)也就是底片寬24mm,底片區域尺寸16.7 x 30.2mm,並且又可分為APS-C(3:2)、APS-H(16:9)以及APS-P(3:1)等取景框比例,都屬於小片幅的範疇。

日後在數位相機感光元件的尺寸也有參考這幾種底片尺寸做開發。

APS 底片
碟式底片Disc Film

中片幅的話,顧名思義就是尺寸介於大片幅和小片幅之間囉,而其中的 120底片就是我們常見的中片幅底片!

中片幅120底片
中片幅相機 Ikoflex

簡單來說傳統底片的片幅就代表著底片一張的尺寸,然而數位相機(DSLR)並沒有實體的底片尺寸,所以在這裡 指的是便是感光元件(CMOS, CCD)的尺寸大小唷。

CANON數位相機感光元件尺寸大小

如上述所提,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尺寸最早是參考底片而來,但起初技術因為無法達到 35mm135底片尺寸。因此退而求其次,開發了許多更小尺寸的感光元件,包含 CANON、 NIKON 及 SONY 的APS-C以及APS-H(各廠牌尺寸彼此有些微不同),Panasonic和 Olympus開發的M4/3系統,大約就是以110底片尺寸為標準、Sony RX100感光元件約為碟式底片的尺寸大小等;而以35mm為主要標準的感光元件也就被稱為全片幅囉(Full Frame, FF)。

當然也有「中片幅」的數位相機系統,例如Phase one的「中片幅」數位相機、高達四億畫素的哈蘇數位機背H6D-400c MS尺寸約53.4 x 40mm,因此在這裡各位不要搞混了,中片幅數位相機的感光元件可是比全片幅的尺寸還要大呢!

所以簡言之,如果以感光元件尺寸大小來排序,尺寸由大到小是:

中片幅數位機背>全片幅>APS-H>APS-C>M4/3

不同廠牌的數位感光元件尺寸

但是切記,固然感光元件越大它能受光的面積越大,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感光元件大小與畫素的提升的確可以記錄下更多的細節,但同樣的需花費更多時間處理數位訊號,同時檔案也會越龐大,如果沒有這樣需求的使用者用起來反而是一種負擔,而且通常感光元件越大相機也會越大,鏡頭也更大,對許多人來說反而是一種不方便呀!

好啦,感謝各位聽完我簡單的介紹,有很多細節及理論的部分沒有提到,不過大致的概念是希望大家不要再有片幅的迷思啦,未來有人在跟你說他是全片幅的相機的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說,我國小戶外教學拿的即可拍也是全片幅啦(誤XD

富士即可拍

參考資料

http://photo.popart.hk/newweb/archives/55491

http://www.imagejoy.com/article.php?id=390

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BT4IbgJkBDI%3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vanced_Photo_Syste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110_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isc_fil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cro_Four_Thirds_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