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大家好,很快地到了週日晚間時分了。不知道各位讀者在國內國外旅遊時,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飯店或旅館中總是會有製冰機,免費讓房客們拿取呢?
沒錯冰塊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有其妙用,而且一時之間能想到的還不少,但特地要放個製冰機供人無限取用吃到飽就費人疑猜了。
時序回到 1952 年的美國田納西州,美國人 Kemmons Wilson 創辦了 Holiday Inn. (假日酒店,後來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連鎖飯店品牌,在全世界現共有 2649 個據點),並在設施中增添了免費製冰機此一項目提供給房客。
創辦人本人過去就時常各地旅行或是商務出差,總是為了當時仍要收費的冰塊服務大為光火。因此他便發想若是在他自己的飯店中,冰塊將一毛不收完全免費。同樣地在 Kemmons Wilson 之前,飯店業多半是個人經營單打獨鬥,並沒有連鎖品牌這回事;他便想到在美國全國各地建立同提供相同水準品質服務都類似的連鎖飯店。隨著假日酒店這個品牌在美國逐漸成長,其他同業在壓力下也逐漸跟進,一起提供了免費冰塊的服務。
當然這還是沒有解釋到為什麼在飯店中會有大量的冰塊需求到需要有製冰機的存在此一問題,或許我們應該問的是:
「人類到底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冰塊這麼著迷呀?」
當然人類對享用冰涼口感食物的迷戀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但冰塊的大量生產化與工業化與商品化是讓這股冰炫風從社會中極少數人的特權往外擴散到普羅大眾不可缺少的推力。
說到冰塊的現代化生產就不能不從十九世紀說起,約莫在此時期,美國麻州境內一處名為Wenham Lake 的湖泊附近,一間名為 Wenham Ice 的小小製冰公司出產的冰塊,就連隔著一座大西洋的倫敦都為了其高純度又奢華的冰塊品質瘋狂。
此一同時,將冰塊商業化的先鋒是名為 Frederic Tudor 的波士頓商人,又被稱為美國的首位 Ice King。在十九世紀初期,他在麻州的 Walden Pond 與其他湖泊中切割冰塊,並以冰磚形式往美國南方天氣炎熱的各州送去,並在運送過程中用鋸切木材所產生的木屑隔熱,讓冰磚不在運送過程中融化殆盡。
其後這冰磚生意更擴大到澳洲、印度以及中南美洲等國家。這冰塊生意在任何正常人眼中光是想像都會感到不可思議:運送冰塊到炎熱氣候地區,不僅要與時間競賽,還要絞盡腦汁避免你的貨物(冰塊)不在運送過程中離奇(?)消失。
這冰磚生意最後讓 Frederic Tudor 在十九世紀輕易成為當時的百萬富翁。在辛苦拿到遠來自古巴的冰磚訂單後,他更曾在日記中寫道:喝吧!西班牙人與其後裔們!常保一顆冰涼的心!只有如此我才能弭平那長遠運送的成本損失,只有這樣我才能求其溫飽。
到了十九世紀中期,保存冰塊的冷藏箱在美國家家戶戶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在南方各州,他們仍然絞盡腦汁尋找更便宜且更可靠的冰塊來源。在 1755 年,人們已經知道如何將水製成冰,到了 1830 年代,在倫敦以及佛羅里達州的科學家們已經掌握具有現代冰箱製冰原理的技術,在1872年,第一台能夠製冰的壓縮機專利誕生,到了 1899 年,傳統的切割冰磚運送產業幾乎被製冰機所取代。
1860 年時全美只有四座人工製冰的工廠,1889 年時已經有兩百座,1909 年時甚至到了兩千座之多。事已至此,冰塊再也不是從湖泊中誕生,而是從工廠中產出。直至今日這些工廠仍在運轉中,冰雕藝術中體積龐大的冰磚仍然由這些工廠製作。早期的工廠使用尺寸龐大的鋸子或是加熱過的鐵條切割,將冰塊由龐大的冰磚切成尺寸齊一的冰塊,最後送到民宅、其他工業工廠、奶製品或是飲品酒類釀造廠中。事實上不祇這些用途,在此一時期非常發達的美國鐵路貨運中,大冰磚更被放置在貨倉列車內的四周,以防蔬菜水果在運送過中腐爛。
但到了二十世紀中期,這看似仍在蓬勃發展中的冰塊製造業卻也迎來了衰敗,起初是冷藏列車的發明讓蔬果更有效地被保存,二戰過後隨著軍人們紛紛回到美國本土、郊區統一式生活的興起,家家戶戶都買了有冷藏功能的冰箱,更不用說製冰機的尺寸日益改良到,從只有工廠才能裝設到與冰箱大小無異的製冰機出現,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到了 1960 年代,眼看這些冰塊製造業就要逐漸消失。為了求生存他們想出了一個法子:與其繼續製作大大的冰磚再切割成不同尺寸,不如開始製作一包一包的冰塊出售以做商業用途。
在 1960 年代的美國,這個改變正好搭上了社會與家庭形式巨變的順風車,更創造出以想不到的成功:上面提到戰後軍人們回到美國展開郊區生活,他們擴大了美國的中產階級人口,消費能力逐漸提高,日常生活器皿的商品化與奢侈化帶起了日常生活娛樂活動風尚。
人們開始出門野餐、在自家附近公園烤肉、週末上山露營,買更多車子房子。當中具有推波助瀾效用的是便利商店與雜貨店,這些店家因應郊區的成長而誕生,在那些二戰以前從來沒有人居的荒地上,因為戰後歸來的人們生活空間需求而被開墾,一座一座的郊區生活圈誕生,而每個郊區生活圈都需要便利商店與雜貨店。而每個店家都知道上述新興的家庭活動必需品為何——冰塊。冰塊不再是上層階級小圈子中的雞尾酒一顆調料,而是嘈雜地落在美國龐大中產階級到哪去都要帶著的保溫冷藏箱,與速食店中人手一杯飲料內數不盡的冰塊。
解釋完人們對冰塊的依賴迷戀到冰塊的現代工業商業化,最後還是要回到為什麼飯店中會有如此的冰塊需求。上述提到在十九世紀末期製冰工廠就已經將冰塊送到飲品酒類釀造廠中,但隨著製冰機尺寸與時俱減,這些飲品酒類釀造廠也不想再看製冰工廠的臉色,需要假他們之手才能一償沁鑫透涼的美味,漸漸地每座工廠中都有了自己的製冰機。
飯店業更是不例外。試想在飯店業中一天內會有多大的冰塊需求?飯店內的餐廳飲食與食材需要冰塊防腐、製作冰淇淋、飯店中的酒吧需要冰塊製作雞尾酒、幫助千里迢迢趕來滿頭大汗或是客訴的氣沖沖顧客用冰塊降火氣,這些都是飯店中需要自有製冰機的歷歷鐵證。
但感謝 Kemmons Wilson ,顧客們不再需要搖鈴或打電話要客房服務才能享用冰塊,拿著容器,走出房門,現在你也直接可以自助DIY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