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之外還有「大律師」?香港跟英國的律師制度好特別!

Posted by

小嶸:謝謝縢大律師為我解決法律上的困惑!小弟真是感激不盡!

小縢:千萬別這麼說,我只是一般的律師而已,可還稱不上什麼大律師呢!

小嶸:哎呀!妳太謙虛了,像妳這麼厲害的律師,在我心中就是大律師阿!

一般而言,在台灣如果稱呼一位律師為大律師,通常是表達尊敬的意思,代表對方是一位值得尊敬又厲害的律師。不過在某些國家,「大律師」這三個字可是有特殊的意思,和一般的「律師」可是有所不同喔!是不是很特別呢?就讓冷到法抖以英國和香港的律師制度為例,來為讀者們解惑吧!

1
日劇《王牌大律師》已經成為許多人了解律師的重要起點(?)(圖片來源

什麼是大律師啊?人家只知道王牌大律師啦!

 

大律師/訟務律師(Barrister)並不是由當事人直接雇用,而是需要透過事務律師聘請,專門在上訴法庭和最高法院中進行辯論的工作,提供專業法律意見,幫助法官做出判斷。而且在資格考試、職業訓練、專業組織和行業規範上,都和事務律師不同喔!

舉例而言,在香港想要成為大律師必須要符合一定資格,且擁有至少 3 年的執業經驗,才能夠申請,取得大律師資格前要先實習 6 個月,取得資格後,如果要正式執業,還需另外實習 6 個月。

兩者隸屬的工會也不一樣,大律師隸屬於大律師公會,而事務律師則隸屬於香港律師會。

不只如此,大律師依照資歷深淺、聲譽是否優良,也還有等級之分呢!

以英國來說,大律師中還分為所謂的「御用大律師」以及「初級大律師」兩種。「御用大律師」這個頭銜代表的是王室的法律顧問,御用大律師擁有在最高法院出庭時能夠坐在圍欄(法庭搖滾區的概念)內的權利,想要申請成為御用大律師,必須有執業 10 年的資歷,也就是老鳥中的老鳥才能得到這樣尊爵不凡的榮譽啊!

御用大律師(圖片來源)
御用大律師 (Barrister)(圖片來源

香港也有類似「御用大律師」的制度,只不過名稱不同,大律師執業長達 10 年,且表現、聲譽良好,有機會成為「資深大律師」,並處理較複雜的案件。

那事務律師都在做什麼呢?

事務律師當事人直接委任,負責準備訴訟所需的資料釐清案情和替當事人尋找適任的訟務律師出庭,並在法庭中擔任與大律師討論、溝通,遞送證據、資料的角色,除此之外,事務律師還能夠幫助當事人處理法律相關的大小事務,諸如家事事件、財產處分、公司業務等等。

聽起來好像是大律師比較厲害欸!

大家可別因為稱號的關係,就忽略了事務律師在訴訟中的重要性,事務律師可說是當事人與訟務律師間最重要的橋樑,並且肩負著整理案件資料的重任。

訟務律師(大律師)和事務律師就像一齣話劇的演員和幕後人員一樣,訟務律師能得以在法庭上侃侃而談、高昂激辯,也有賴事務律師所彙整出的資料,唯有兩者配合得宜,訴訟才能流暢地進行,可以說兩種律師只有分工上的不同,沒有誰高誰低的分別喔!

雖然在過去,訟務律師(大律師)較容易被提名成為法官,不過時至今日,英國也漸漸鬆綁許多規定,使這兩種律師的界線有逐漸模糊的趨勢,不再像過去一般涇渭分明,只要通過考核,事務律師就可以在上訴法院進行辯論,訟務律師也會處理一般法律文件,許多事務律師也被任命為法官,甚至成為最高法院的法官呢!

大律師出庭還要戴假髮?

常常我們看到英國或是香港的電影、影集中,如果有法庭戲,不論是法官還是律師都會戴著假髮,這是為什麼呢?

據說法國國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1601-1643)因為有禿頭的問題,所以為了維護形象,因此佩戴假髮,沒想到引起貴族之間爭相效仿,成為了一種流行(一種國王喜歡我也要喜歡的感覺),許多達官顯貴在出席重要場合的時候都會戴著假髮出席,法官和律師出庭時也不例外,戴假髮象徵著他們威嚴的形象,也因此直至今日,英國和香港的法律界都還保留著這樣的傳統,甚至可以從不同長度與形式的假髮看出他們不同的身分唷!

大法官出庭時配戴的短假髮(圖片來源)
大律師出庭時配戴的短假髮

 

大法官出庭時配戴的短假髮
法官出庭時配戴的短假髮
儀式用長假髮
儀式用長假髮

 

所以,如果在電視上看到法官或是律師戴假髮的情境可別驚訝喔!

這樣的制度是不是很有趣呢?以後出國旅遊,也可以去了解他國的法律跟我們不同的的地方,相信一定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奇喔!冷到法抖,我們下次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