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戶川柯南曾經說過:「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如果想要還原真相,案件現場所留下的各種蛛絲馬跡就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們每個都是沉默的證人,需要仰賴法醫及鑑識學家替他們發聲,說出他們的見證。而透過他們的見證,有助於我們還原出真相。被譽為當代福爾摩斯的李昌鈺就是知名的鑑識專家,他曾協助了 2004 年的三一九槍擊事件的鑑識。而在三一九槍擊事件的鑑識當中就有用到槍彈分析當中的彈道分析。

槍枝及彈道的相關分析至今在鑑識科學上仍為重要的鑑識方法;而上溯利用槍彈鑑識結果來破案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794 年!
1794 年,在美國蘭開夏郡 (Lancashire) 的普雷斯科特 (Prescott) ,盜賊一搶打穿了艾德華.卡爾蕭的頭部。當地的外科醫生在幫不幸的艾德華‧卡爾蕭驗屍時,除了子彈的彈頭外,還另外發現了一些用來塡塞火藥的紙張。(當時的槍械還是古老的前裝槍)而這些殘餘的紙張就在火藥爆炸後,隨著子彈一起被發射出來。經過仔細的檢查及研究以後,後來發現這些碎紙是一小片歌譜。在當地附近打聽消息以後,有線民指出一名十八歲的青年約翰.湯姆斯為可能的嫌犯。在逮捕嫌疑犯約翰.湯瑪斯以後,約翰.湯姆斯身上的口袋被搜出一份一張撕破的歌譜。而和自艾德華.卡爾蕭頭中所取出的歌譜殘片正好和約翰.湯姆斯口袋中的破歌譜符合。於是,約翰.湯姆斯受到審判,被判處有罪併處以死刑。他在 1794 年 3 月 23 日因為犯下殺人罪而被吊死。
這是最早利用槍彈鑑識結果來破案的紀錄,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對於槍彈的鑑識也更加細膩,可以對子彈進行化學分析、彈道分析、膛線分析,也能夠得到更多資訊。

然而,就跟許多其他類別的鑑識科學一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知道鑑識科學家會從哪些細節取得線索以後,歹徒們在作案後也會更徹底的凐滅證據,不讓鑑識學家掌握任何線索:確保沒有彈殼留在現場、摧毀使用過的槍枝。
對鑑識學家及兇手來說,這是一場永遠不會停止的戰爭。
[Mr. Yesterday]
本期冷知識,取材自臉譜出版的《無聲證人:血腥迷人的近代法醫史》。
無論是現場留下的子彈、血跡、乃至於凶器和屍塊,
全都是不會說謊的無聲證人。
邀請您一探封鎖線之後
曲折離奇的案情、神祕難解的謎團。
縱覽血跡斑斑卻又引人入勝的近代法醫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