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澳洲國慶日並非舉國歡騰】
#本日冷知識1115
大家好,我是換班的南島日。
今天對台灣人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選舉的結果也許幾家歡樂幾家愁,然而無論如何,對台灣人來說,這個一月,已無庸置疑地成為台灣民主歷史上的新頁。
而對太平洋南端的澳洲來說,一月也是個重要的月份─某些熟悉澳洲的讀者們可能已經猜到─沒錯,十天後,也就是 1 月 26 日,是澳洲的國慶日─Australia Day.
在這天,許多澳洲人家會掛上國旗,電視節目會推出特殊節目、商家也都會擺出各式各樣的國慶商品甚至推出折扣,各個地方也都有精彩繽紛的慶祝活動。整個澳洲似乎舉國歡騰,你不時也會看到愛國標語飄揚或被以身為澳洲人為榮的人穿在身上。
但是,有一群人並不慶祝國慶日。
我們先來說說為什麼澳洲國慶日是 1 月 26 日吧。
1787 年英國國王喬治三世宣布澳洲做為英國流放囚犯的地區後,1788年英國第一艦隊登陸澳洲,1 月 26 日艦長 Arthur Philip 在雪梨灣(Sydney Cove)升起第一面英國國旗,象徵著澳洲正式納入英國治理版圖,也是澳洲開始為白人統治之始。為了紀念這天,1 月 26 日便成為了國定紀念日-澳洲國慶日(Australia Day)。
對起先來到澳洲這塊尚未開發原始大陸的英國人來說,這是重新開始以及落地生根之處,然而對原本世代居住在澳洲大陸的原住民各部族來說,卻是苦痛的序章。
英國人的登陸與開墾其實正意味著隨之而來的殖民統治,居住在澳洲南端塔斯馬尼亞島上的原住民,甚至慘遭屠殺滅絕,更遑論在澳洲內陸與西北的各種燒殺擄掠,以及近代為人所知的種族歧視、隔離政策(White Australia Policy)(若欲知更詳細情況,可以google「失竊的一代」)。
甚至到了今天,對多數澳洲人來說歡樂驕傲的Australia Day,在澳洲原住民振興與復權運動者眼中,是個苦難與傷痛的日子。
而隨著澳洲原住民復權運動的發展,也有越來越多非原住民族群澳洲人正視了澳洲國慶日背後那段至今仍隱隱作痛的傷痕,加入了拒絕慶祝國慶日的行列,並且視 1 月 26 這個日子為歐洲殖民勢力進入澳洲之始,並對這個日子加以批判與反思。隨著原著民復權運動日漸蓬勃,其中一個成果也使得每年的這一天,澳洲政府都會推出一系列認識原住民、重新定位原住民歷史意義、以及更多象徵和解的行動。(雖然其實象徵意義仍舊大過實際作為)
(延伸閱讀:帳篷裡的大使館:澳洲原住民族的奮鬥之路)

說了這麼多,是不是讓你想到了美國的感恩節?對美國原住民來說,也是個悲傷多過歡樂的日子。無論美國或澳洲甚至整個世界,關於相互尊重與理解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也不斷地在向前進中。台灣呢?目前的現況又是如何?在歷史上總不乏可以看見各種文化霸權與文化沙文主義下受壓迫的群體與個體─無論是哪一個面向的壓迫──族群的也好、性別的也好、階級的也好─盼望我們都能夠從這樣的歷史陰霾裡,點亮一個更多元、平等的未來。
盼望在寫下歷史新頁的今天開始,我們仍然不要忘記為更美好的明天努力。
(今天的南島日好嚴肅啊,我們下回見!)
One commen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