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中華郵政的臺灣郵政

Posted by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在當初陳水扁總統任內,也就是 2007 年推動台灣正名運動時,將「中華郵政」改名成「臺灣郵政」呢。

陳水扁總統(圖片來源)

不過,隨著在2008年總統大選政黨輪替,繼任的馬英九總統則是依法行政,依照並未修法的《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將臺灣郵政恢復法定名稱。

中華郵政在 2016 年時曾經舉辦了 120 週年的相關活動,其間將大清帝國末年所開辦的大清郵政也算了進來,因此加總起來郵政史達到了 120 年。

或許你會以為「臺灣郵政」一詞只是基於政治原因而曇花一現的詞彙!

不過,你知道嗎?臺灣郵政比已經有 120 年歷史的大清郵政還早開始實施!

光緒 22 年( 1896 年),在張之洞、恭親王奕訢等人的支持下,光緒皇帝批准了開辦大清郵政的奏摺。因此,無論中華郵政或是中國郵政,都是將自身的歷史追溯至 1896 年。

然而,其實早在國家級的大清郵政正式開辦以前,清國其實有先透過海關進行郵政的試辦。

在光緒 4 年( 1878 年),在大清帝國的授意下,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和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赫德指派專人在天津創辦了天津海關書信館,並在北京、煙台、牛庄和上海,一共五個地方試辦新式郵政。這不僅是大清最早出現的郵政機構,也是隸屬於海關的郵政系統。

而隨著海關郵政的試辦,也相應的發行了第一套郵票:大龍郵票。

大龍郵票(圖片來源)

而除了幾個重要口岸進行的郵政試辦以外,地處邊陲的臺灣省,也在自強運動的中流砥柱巡撫劉銘傳的治理下開辦了臺灣郵政。

臺灣巡撫劉銘傳(圖片來源)

光緒 14 年( 1888 年),在並未先上報中央的情況下,劉銘傳公告了《臺灣郵政條款十六條》自主開辦臺灣郵政,在臺北府城內設置了臺灣郵政總局,發行郵票,用以取代傳統送交文書的郵驛制度。

臺灣郵政郵票(圖片來源)

相較於由清國由海關兼辦的郵政僅僅負責遞送官方文書、使館文書(後來擴及外國僑民文書),但始終沒有擴展到一般的民間文書。而臺灣郵政也能夠遞送民間文書。

臺灣郵政規劃了一條郵路主幹線,自宜蘭縣城開始,連接基隆廳後一路向南,經過臺北府城,之後沿途經過各個縣城,一直到全臺灣最南的縣城––恆春縣城。除了主要幹線以外,也有數條支線,包括自宜蘭往蘇澳、自臺北往滬尾、自彰化往埔里社廳等。

在事後劉銘傳也只有在奏摺中約略提到「仿照外洋郵政辦法,委令道員陳鳴志督辦,自光緒十四年初試辦」,並提及目前採用的新式郵政傳遞文書效率比傳統的制度來得節省經費。

在劉銘傳離任以後,臺灣郵政並未停止,仍然持續辦理,一直到大清帝國結束了在台灣的統治。

在 2018 年,正好是劉銘傳開辦臺灣郵政 130 週年,或許對中華郵政來說已經是 122 週年了,但對於「臺灣」來說,這也是有其意義的一年!

[MrYesterday]

 參考資料:

中華郵政發展史

郵政120週年▏近代郵政講壇第一篇:台灣的改驛為郵

邮政120周年 近代邮政讲坛第三篇:海关试办邮政

郵政120周年 ▏近代郵政講壇第四篇:大清郵政正式開辦

台灣最早的郵票

郵票裡的歷史:中華民國是105年前成立的,為什麼中華郵政今年卻在慶祝120週年?

臺灣郵政總局告示

臺灣郵政

臺灣郵票

大清郵政總局

中華郵政

劉銘傳台灣郵政時期台灣郵票

中華郵政資訊網,公司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