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約台灣見」:阿爾巴尼亞的台灣中心】
#本日冷知識1491
各位讀者好,我是Mr Holiday。
這週要跟大家跟分享一個遠在歐洲巴爾幹半島的冷知識。不知道大家對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的印象是什麼?也許知道他的GDP不高,或是人民多數信仰伊斯蘭教,語言雖然是印歐語系但是跟周邊的國家都沒有關係等等。
總之,台灣對阿爾巴尼亞的了解不算多,或是甚至沒有。

但是在阿爾巴尼亞的首地拉那(Tiranë)卻有一棟樓,叫做「台灣中心」(Kompleksi Taiwan),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196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交惡,阿爾巴尼亞是東歐完全支持的中國的國家。這個決定讓阿爾巴尼亞被蘇聯跟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孤立,也是阿爾巴尼亞經濟遲遲無法發展的原因之一。
阿爾巴尼亞被歐洲的社會主義鄰居們孤立,只能仰賴中國的援助。中國也在1950、1960年代給予這個遠方的好友援助。


雖然在1960年代兩國關係出現裂痕,但是親中的阿爾巴尼亞仍然在1971年在聯合國大會提出「2758號決議」,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中「中國」的代表國。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而這個決議就成為「排我納匪案」。
阿爾巴尼亞剛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隔年美國總統尼克森就訪問北京,這令阿爾巴尼亞非常的生氣,認為中國在走革命的回頭路。
美國當時在越戰吃足苦頭,需要中國來牽制蘇聯;對中國來說,與蘇聯關係惡化,也需要與其他強權建立合作關係,所以中美關係的和緩已經是必然發生的事。
中阿關係正式破裂在1978年,中國副總理鄧小平宣布全面停止對阿爾巴尼亞援助,這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關於台灣中心的命名有兩個說法:
- 中阿關係惡化之後,所以把這個地方改名為中國的敵人:台灣。但是這個說法比較偏向於謠言,畢竟當時的共產政府如此不歡迎資本主義陣營,怎麼會允許首都的中心改名成台灣呢?
- 另外一個說法,當時阿爾巴尼亞人民不喜歡共產體制,也不喜歡政府親中的政策,所以約在這個廣場聚會的時候,就會唱反調的說「我們約台灣見」,漸漸的這個地方就變成「台灣」了。

先不管為什麼取名台灣,但是台灣中心裡面的台灣餐廳(Restaurant Taiwan)竟然不是賣台灣菜,這完全不科學!中心都已經叫台灣了,不是正是一個宣傳台灣的好機會嗎?大家快點一人一信給觀光局,在台灣中心開一家珍珠奶茶店也好!
[Mr Holiday]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