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日本陰陽師 ,而是台灣「陰陽司」 

Posted by

俗稱「艋舺大拜拜」的台北知名民俗慶典「青山王夜訪繞境」在這週登場,除了各個宮廟與信眾共襄盛舉,各大媒體也紛紛前往採訪,例如以下這篇報導:

聯合報:青山王祭夜巡暗訪 找回30年不見的「陰陽師」(2017-12-07)
聯合報:青山王祭夜巡暗訪 找回30年不見的「陰陽師」(2017-12-07)。圖片來源

看了報導標題,讀者們可能會有點疑惑:艋舺的祭典為什麼會出現知名手遊陰陽師」呢?

其實,「陰陽師」是古代日本朝廷中的職務,他們是在陰陽寮中負責占卜和堪輿的技術官員;而在艋舺青山王祭典中,登場的應該是「陰陽司」,神如其名,祂是個司掌陰陽兩界事務的神明。

新竹城隍廟中的陰陽司。圖片來源
新竹城隍廟中的陰陽司。圖片來源

在台灣的漢人信仰裡,陰陽司通常出現在城隍廟中,有點類似城隍爺的秘書長,替城隍爺管理陰間與陽界的總總雜事,亦為城隍八司之首 1。清初姚鐸在《民俗考聞》中記載:

凡有城即有城隍廟,皆有諸司之設,……唯皆以陰陽司主其事,俗言該司上奉城隍,揆鼐各官而為首,百僚稟事皆先關白之。

由於城隍爺被視為城市的守護神,該地的活人與鬼魂都由祂管理,城隍府內的「賞善司罰惡司增祿司功過司」等單位也都是為了協助城隍爺處理種種行政事務;「陰陽司」身為諸司之首,自然也就成為城隍爺最重要的輔弼官員。廟裡的陰陽司,神像臉部通常是半黑半白2的造型,顯示其總理陰陽兩界的角色。

也因為陰陽司的地位如此重要,在民間藝陣中也能見到陰陽司出現。甚至知名陣頭,新莊地藏庵官將首在喊班時,帶頭的損將軍還先向陰陽司領取令牌後隊伍才能出發,可見其司職的關鍵性。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的官將首與陰陽司(右上藍衣黑白鬚者)。圖片來源
新莊地藏庵大眾廟的官將首與陰陽司(右上藍衣黑白鬚者)。圖片來源

話說回來,陰陽司既然是城隍爺的麾下官員,怎麼又會出現在明明不是城隍的青山王祭典中呢?這就要回到青山王信仰的歷史源流來看了。

據說青山王生前是三國時代孫權的部將張滾3,奉命駐守泉州惠安地區,治績卓著、頗受百姓愛戴,死後得到地方民眾的建廟與祭祀。後來在南宋初年時,青山王更在「采石磯之役」顯靈,助宋軍擊退來犯金兵,得宋高宗下詔封為「靈惠侯」。

(除了青山王,宋高宗連天界的野豬騎士也見過;大概政局越是飄搖混亂,統治者遇到的神蹟就越多吧),之後又升格為「靈安王4,故民間又稱之為「靈安尊王」,並在清代隨著惠安地區移民進入台灣。

由於青山王在原鄉惠安除了山神、地方守護神的身份,也帶有行政神、司法神的性質,幾乎相當於該地的城隍神,也類似於「代天巡狩」5的王爺公,所以在青山宮內像城隍廟一樣,配祀著賞善司、罰惡司等文官幕僚,也有七爺、八爺、枷鎖二將等武官部將;其中不可或缺的諸司首席,當然就是本文主角「陰陽司」啦。

2009年青山王祭典中的陰陽司。圖片來源
2009年青山王祭典中的陰陽司大神尪(大神尪即「將爺」、「大仙翁仔」)。圖片來源

講完了陰陽司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也對這位台灣神祇有了更深的認識,不會再把祂跟日本的陰陽師混為一談囉!

  • 註釋:

[1] 隨著各地風俗差異,城隍廟諸司數量也有所不同,從三司、八司、十二司……到二十四司都有。
[2] 在部份廟宇中,也有用紅色或金色的。
[3] 或云為五代十國的將軍張悃。
[4] 關於「靈安尊王」稱號來源,也有其他傳說:如幫助宋理宗出逃、協助明太祖伐蒙等等。
[5] 「代天巡狩」意指「代替天上的玉帝來到地方巡視」,在台灣通常指各府王爺。

  • 延伸閱讀:
  1. 台北旅遊網:青山王祭典 
  2. 自由時報:鬼月坐鎮!城隍爺「秘書」陰陽司率6將抓惡鬼 

[Mr.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