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希特勒曾差點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Posted by

2017 年的 7 月 13 日發生了兩件事,一件是中國籍的 2010 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病過世,另一件則是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新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 )在倫敦全球首映。

這兩件事雖然看起來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你知道嗎?

入侵法國,讓英法聯軍不得不進行敦克爾克大撤退的始作俑者──希特勒曾經差點被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嗎?

希特勒?和平獎?他們兩個之間似乎差了十萬八千里距離遠,不過,其實還是曾經有條線牽住了他們。事情是這樣的……

1938 年 9 月,英、法、德、義四國的政治高層,張伯倫( 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 )、達拉第( Édouard Daladier )、希特勒( Adolf Hitler )、墨索里尼( 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 )在慕尼黑召開會議。英國及法國為了避免戰爭的爆發,因此選擇犧牲沒有參加會議的捷克斯洛伐克,將其轄下的蘇臺德區( Sudetenland )割讓給德國。

蘇臺德區(圖片來源)
蘇臺德區(Ike,圖片來源)

四個大國開完會以後,然後自己的土地就不見了!

捷克斯洛伐克被告知會議結果以後,當然氣得跳腳,無法接受協定的內容,不過,英法兩國以協防捷克斯洛伐克作為條件,讓捷克斯洛伐克妥協,接受了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慕尼黑協定》。

當時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於《慕尼黑協定》犧牲少部分人的利益來阻止希特勒擴張的野心感到相當滿意,回到英國步下飛機時,還宣稱他帶回了一個世代的和平(Peace of our time)。

簽署完《慕尼黑協定》,意氣風發的張伯倫。(Getty Images/Hulton Archive,圖片來源)
簽署完《慕尼黑協定》,意氣風發的張伯倫。(Getty Images/Hulton Archive,圖片來源)

對於簽署《慕尼黑協定》犧牲(捷克斯洛伐克)小我,完成大我換取世界和平的張伯倫,瑞典議會中的 12 名議員給了他很高的評價,並在 1939 年 1 月 24 日,將他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三天後,瑞典議會的另外一位議員,布蘭特( Erik Brandt )也寫了封信給諾貝爾委員會,提名希特勒作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

另外一位被提名人,希特勒。(圖片來源)
1939 年諾貝爾和平獎一度被提名者,希特勒。(圖片來源)

信中提到,希特勒避免使用武力解放蘇臺德區,並選擇接受《慕尼黑協定》才是真正挽救世界和平的關鍵。然而,同樣奠基於《慕尼黑協定》的兩個提名,卻遭遇到了天壤之別的待遇。對於布蘭特提名希特勒為和平獎得主的抗議與不滿大量湧現,他被視為瘋子、法西斯主義者、工人階級精神的背叛者。而他也在 2 月 1 日時默默的撤銷了他的提名,結束了鬧劇般的事件。

在事後,他聲稱他無法接受張伯倫因為一紙出賣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慕尼黑協定》,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因此採取諷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沒想到大眾沒有接受到他真正想傳達的訊息。不過,從布蘭特在二戰時期的言論與作為來看,他當時應該只是真的想要透過諷刺來傳達訊息,只可惜那是個雨八令刀的失敗反串。

《慕尼黑協定》簽署大約半年光陰以後,帶回一代人和平的張伯倫立刻被打臉,在 1939 年 3 月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全被希特勒併吞,而再過半年的 1939 年 9 月,德國入侵波蘭,正式為二戰拉開序幕。

PS. 1939 年到 1943 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都沒有頒發,睽違數年,一直到 1944 年才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獲獎。

參考資料:

“Nomination Database".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4. Web. 8 Aug 2017. <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show.php?id=3243>

“Nomination Database". Nobelprize.org. Nobel Media AB 2014. Web. 8 Aug 2017. <http://www.nobelprize.org/nomination/archive/show.php?id=1937>

https://qz.com/803976/adolf-hitler-was-nominated-for-the-nobel-peace-prize-in-a-darkly-ironic-letter-by-erik-gottfrid-christian-brandt/

Adolf Hitler – a Nobel Peace Prize Laureate?

延伸閱讀:

為什麼希特勒曾經入圍「諾貝爾和平獎」?

本篇冷知識,取材及延伸自臉譜出版大村大次郎所著的《拿破崙不是敗在滑鐵盧戰役而是金融戰爭:從「金錢的流動」發現5000年歷史的意外事實》。

 

古羅馬帝國原來是因為「逃稅」滅亡的;
擊沉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是消費稅而非槍炮;
伊莉莎白女王靠海盜和奴隸貿易成就大英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竟然是德國經濟發展太快……
日本國家稅務官首次從金錢流向與經濟觀點,
爬梳你我未曾想過的歷史面相!

拿破崙不是敗在滑鐵盧戰役而是金融戰爭:從「金錢的流動」發現5000年歷史的意外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