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筆記】一個好萊塢告密者的故事

Posted by

伊力.卡山 (Elia Kazan) 是五O年代好萊塢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但在 1999 年,當高齡九十歲的他從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手中領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時,不見滿場起立鼓掌,卻招來各種噓聲,甚至還可以看見艾德.哈里斯尼克.諾特等明星雙臂抱胸、拒絕鼓掌表示抗議。

他是好萊塢惡名昭彰的抓耙子/告密者。而顯然還有許多好萊塢電影工作者拒絕原諒老先生半個世紀前的罪行。

伊力.卡山拍過《君子協定 (Gentleman’s Agreement)》、《慾望街車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他也是那個將馬龍.白蘭度 (Marlon Brando) 的表演魅力帶到全世界觀眾面前的人。1950 年代前後,他四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也贏得了兩座,無疑是當時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但 1950 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EliaKazan
伊力.卡山(左)與馬龍.白蘭度(右)

共和黨在 1946 年贏得國會多數,1953 年拿下白宮,先後為麥卡錫主義 (McCarthyism) 鋪下了最好的舞台。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領軍的「參議院調查常務委員會」開始展開對共產黨員以及同性戀者的瘋狂狩獵,以釣魚及恐嚇手段誣陷同性戀者和共產主義的信徒。這股狂熱延燒到了隔壁鄰居「眾議院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 (HUAC)」,並開始在好萊塢清查共產黨同路人。

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肆虐期間,有許多偉大的美國電影工作者流離失所。他們有的因為名列黑名單而丟了飯碗,有的因為藐視國會而失去自由,也有些人選擇流亡國外:比如卓别林去了英國,約翰.休斯頓去了愛爾蘭,奧森.威爾斯則在歐洲各國遊蕩。

1952 年一月十四日,輪到伊力.卡山被傳喚到眾議院作證,被委員會問到了那個曾經用來羞辱各種好萊塢專業人士的知名問題:

「你現在或以前曾經是共產黨員嗎?」

大家原本預期向來左傾的伊力.卡山會像之前被傳喚的其他人一樣,以沈默方式表示抗議,然後會以「藐視國會」罪名被判徒刑。出人意料的,伊力.卡山承認了他過去曾是共產黨員,三個月後更在委員會中全盤供出了他所認識的所有共產黨員。

wpid-huac-1

伊力.卡山隨後在紐約時報上買了廣告澄清自己絕非賣友求榮,他說「姑息是共產主義的溫床」。

他的劇作家好友亞瑟.米勒 (Arthur Miller) 可不這麼認為。米勒立刻動手寫下他著名的劇作「激情年代 (The Crucible)」,用十七世紀血流成河的麻塞諸塞獵巫事件來借古諷今。英文劇名「Crucible」是實驗室常見到的坩堝,經常被用來加熱融化物質,亞瑟.米勒的用意就是:在高溫考驗中一個人能不能堅守立場、抗拒融化完全就看個人品德。

1953 年當「激情年代」在百老匯首演之後,幾乎所有觀眾都知道劇作家意有所指。說的是你呢,卡山!

CRUCIBLE
百老匯「激情年代」2016 年版海報

隔年,伊力.卡山立刻以馬龍.白蘭度主演的《岸上風雲 (On the Waterfront)》回敬:「激情年代」中的告密者是經不起考驗的叛徒,《岸上風雲》中的告密者卻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揭弊英雄。

得理不饒人的亞瑟.米勒居然再寫了一齣幾乎和《岸上風雲》一模一樣題材的新戲「臨橋望景 (A View from the Bridge)」來示威。後者跟《岸上風雲》一樣是碼頭工人對抗壓迫的工運故事,但劇中亞瑟.米勒嚴懲了那個告密者。

亞瑟.米勒終身從未原諒他的老友。而伊力.卡山則在 1960 年代逐漸淡出電影生涯,1999 年領完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四年之後,以九十四歲高齡過世。

如今,川普代表共和黨當選美國總統。右派勢力在全球逐漸抬頭,你聞到坩堝加熱的味道了嗎?

[葉郎]

後記:

當年全美甚至全世界最反共的兩個狂熱份子-FBI 的胡佛局長和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同時也都主導或參與了對同性戀者的壓迫和圍剿,被稱作「薰衣草恐慌」。多年後各有研究者或傳記作者指出,兩人分別極有可能是未出櫃的同性戀者。

延伸閱讀

《好萊塢的黑名單 (Trumbo)》預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