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台灣知名導演楊德昌的代表作《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改編自 1961 年真實發生在台北市牯嶺街街頭的命案。
但除了《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外,比較少人知道楊德昌還有一部作品也同樣以真實的社會事件為電影藍本。1996 年上映,由後來也是台灣知名導演魏德聖擔任副導演的《麻將》便是改編自 1966 年名噪一時的丹尼爾事件。

時任台大夜間部兼任副教授的施顯謀和妻子陳雪琴結婚生子以後,在法國讀博士時邂逅了年輕的法國女子丹尼爾,兩人相戀,後來因為施顯榮返台而結束。按照原本的發展,在異鄉短暫的夏日戀情應該就此結束,兩人從此再無瓜葛。然而,生命的際遇是如此峰迴路轉。1965 年 1 月 15 日,法國女子丹尼爾就這樣現身在台灣,甚至還是帶著兩人的愛情結晶一起來到了台灣。
雖然丹尼爾的父母並不認同二人的感情,她還是不顧一切地遠從巴黎來到台北只為追尋真愛,之後便和施顯謀過著異國鴛鴦的同居生活。然而,施顯謀的太太陳雪琴發現先生和外國女子的戀情以後,雖然幾經親友從中協調斡旋,雙方還是沒有辦法達成共識,最後陳雪琴一狀告上法院,控告兩人妨害家庭。這場上了公堂的台法三角關係,最後雙方言歸於好,陳雪琴撤回對施顯謀及法國女子丹妮爾的告訴,並遠走他鄉,離開到美國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留學,重新過起自己的新生活。
陳雪琴離台赴美以後,丹妮爾以孩子剛出生,需要媽媽撫育而申請在台灣長期居留。但是因為之前的官司,因此警方以丹尼爾違反我國法律及善良風俗,因此駁回了她的長期居留申請案,並限她十天內離境。當時施顯謀臥病在床,無法到法院處理私生子認領手續,丹尼爾母子出境的相關程序也尚未辦妥,丹尼爾對於接受警方十天內離境的命令感到困難,因此向立法院求援。

走投無路的丹尼爾進退維谷的處境得到了黎東方夫婦的同情,於是兩人將丹妮爾收為養女,使她取得中華民國國籍而免於被強制離境。而黎東方夫婦也為丹尼爾起了個中文名字:黎爾信。和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同樣是信字輩。
在一切相關手續辦妥以後,丹尼爾便回去了法國。回到法國以後,丹尼爾也捎了封信給養父母黎東方,再次致意並交代回法國後的近況。信中還提到法國當地的報紙也有刊載丹尼爾萬里尋愛的消息,報紙上是這麼寫的:
「一個法國女子被下令驅逐,終因一個好心的中國教授收養,才免於流落之苦。」
在陳雪琴撤告赴美,丹尼爾攜子回法後,丹尼爾事件至此始告塵埃落定。
丹尼爾隻身千里迢迢來到台灣尋找情人的事件引起當時民風保守的社會大眾輿論譁然,而這個喧囂一時的社會事件也促使了楊德昌導演創作出 1996 年的電影《麻將》。

[Mr. Yesterday]
參考資料:
《聯合報》
謝康,〈丹尼爾事件的發展與收場〉,《文星》第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