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101…等等,什麼101?

Posted by

講到101,可以聯想到很多事情,它是離 100 最近的質數──而不是 97 喔,各位同學記得了嗎;過渡金屬(Ruthenium, Ru)的原子量,的名稱是紀念俄羅斯;第 101 號元素則是人造的錒系元素鍆(Mendelevium, Md),此名稱是為了紀念俄國化學家狄米崔.門德列夫

而在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中,101 室是負責審問政治犯的「博愛部」的酷刑室……

謎之音:「請不要盡講一些冷僻的 reference。」「~~好啦好啦~~」

或者是讓台北引以為傲的前世界第一高樓(2004-2009);一窩繁殖力特別強的大麥町犬;若是聯想到形狀類似的字母IOI,是一個曾經想從頂新手中收購台北101經營權的馬來西亞棕櫚油集團,和一個韓國女子團體。

但101也非常常出現在一個地方:書的標題。例如

Drumpf
[圖片來源: 博客來]

此外還有《易經101》、《文法挑戰101》、《數字邏輯101》、《成功金鑰101》、《雙贏領導101》、《人際關係 101》、《致勝態度101》…….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這些書名裡的 101 並不是年份,也不是指說書中有多少篇食譜、多少章節之類的數量詞

這裡,[科目/學問] + 101 是「簡單介紹、輕鬆入門、一讀就上手」的意思,猶如「猴子也能懂的 [科目/技能] 」,等於另一個英文最常用的入門書書名公式「寫給愚鈍人的 oo 學」([oo] for Dummies)。

想當年科宅還在升學漩渦裡打轉,埋在如山般的參考書堆裡,那年代的某暢銷考前衝刺講義系列也是以 101 為名的,現在已經找不到了,真是見證時代的眼淚。從那時起我心中就埋下了一個疑惑,到底是誰規定 101 代表簡單(高中歷史難讀得要命啊),究竟有何道理呢?為什麼得是冷知識 101,而不是冷知識 123、冷知識 987?

若干年後,我終於找到答案了,原來典故來自美國的大學,具體來說是大學課程的編號(Course number)。

根據這篇 Slate 雜誌 2006 年的的文章解釋:

紐約州水牛城大學最早在 1929 年將他們的課程重新規範成如今的三碼數字樣貌,第一碼代表的是大學幾年級開設的課,第二碼是課程領域,第三碼是課程由簡至深的建議修習順序。例如說 26″3″ 可能是大學二年級、電機領域(隨意舉個例無妨)所開設的電子學,而且選修 26″4″ 進階電子電路的之前必修 263。

所以啦,課號以 1 開頭者,多半是各種給大一新生的入門課。而像 101 這麼小的三位數字,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副入門中的入門的樣子。

不久美國其他州的大學也一一跟進,統一課程編號,這樣一來能讓轉學生抵免已修學分變得很方便,二來可以將課程依領域分別,最後還能依難易度、必修順序排列。隨著此方法的流行,成為一整代美國人學生生涯記憶的一部分,101 也逐漸的融入口語變成「入門簡介」的意思,大約在 60 年代流行起來。

例如導演伍迪艾倫曾開玩笑道:

「在大學我修了所有抽象哲學課程,像是真理與美、進階真理與美、中級真理、還有上帝與死亡 101。」("I took all the abstract philosophy courses in college, like truth and beauty, advanced truth and beauty, intermediate truth, introduction to God, Death 101.")

仔細一看,上述 Slate 文章的標題居然是〈101 101〉,可以意譯為「101 由來的簡明解釋」。多好玩!

雖然如此,三碼系統對於課程非常多的學校顯然會不夠用,例如將課程開放的最徹底的麻省理工學院,則是將領域編號排最前面,例如 16.xxx 是飛航相關的工程領域,後面的編碼也是依照由小而大。編碼的精神雖然還在,但已遠不止三碼了。

_

嘰哩瓜拉說了這麼多,其實有更多更多書名中出現的 101 確實是數量詞:一種邪惡的促銷伎倆呀,用意主要是讓大家覺得「比一百篇還多一篇,真是賺到了」。而且標價很可能還是 399,比四百塊少一塊,雙重愚弄人。

事實上,根據維基百科的 101_(numer) 條目,統計起來書名中含有整數 100 或 1000 的書,因這愚蠢的理由,數量已遠遠被 101 和 1001 追過。更有奸商眼看 101 已經成了過熟的噱頭,特地再加碼推出 102、103 系列……真是伊於胡底。

但顯然,這個行銷手法,阿拉伯人早就已經知道了XD

我是科宅。今天寫得短短的,我們下次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