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隊的宣言:「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喵,就是這樣。
鮑布迪倫的歌〈Too much of nothing〉。歌名「太多的空虛」?是在說些什麼呀。
狄更斯《雙城記》的開卷詞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到底?我好生錯亂。
再看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羅密歐的獨白就更誇張了:
O heavy lightness!Serious vanity!Misshapen chaos of well-seeming forms!
Feather of lead. Bright smoke, cold fire, sick health!啊,沉重的輕浮,嚴肅的狂妄,整齊的混亂。
鉛鑄的羽毛,光明的煙霧,寒冷的烈焰,憔悴的健康!
[中譯摘自紐約時報中文網:每日一詞 黃少傑 2016年11月23日 ]
茱麗葉在與羅密歐共度良宵後,天色漸光不得不道別時,也說:
Good night, good night! Parting is such sweet sorrow,
That I shall say good night till it be morrow.晚安!晚安!離別是這樣甜蜜的淒清,
我真要向你道晚安直到天明!
[中譯取自星島日報教育版專欄]
還…還好吧小姐先生,語無倫次了你們,有病要看醫生 OK?

或是,當中華隊又再次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之後。運動迷:雖敗猶榮 (victorious defeat),雖敗猶榮!客觀上雖說是輸了,但在我們的內心裡依然是……大家幹的好,各種超水準,運動就是輸贏不重要,是要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呀。但主播還是醜哭:好想贏韓國嗚嗚嗚。
※ 是說,為什麼輸球了就好想吃鍋貼?我們一定是被心理制約了XD
人類似乎天生就懂得這一類神奇的事,我們接納、並且擁抱各種看似衝突的概念,並從中迸出新滋味,矛盾中生絕配,睜眼說的瞎話,那就是今天的主題字:Oxymoron 啦。各位讀者一定要細心讀、用心體會,等到哪天超級人工智慧對人類圖謀不軌的時候,見機使用矛盾語連發彈幕,用人類的非邏輯武器燒壞AI的邏輯中樞。就像電影「銀翼殺手」那樣。好,開始吧。
小字典: Oxymoron
Oxymoron,矛盾修辭,意思是將兩個常理來說不可共存的性質送作堆,或彼此修飾,或競相並存,創造出一種張力,以表現內心與情境間的衝突,或一件事物本身的荒謬性,或者作為一種故作聰明的玩笑話……等各種可能,見後文詳述舉例。
oxymoron 是由希臘文字根 oxy- 尖銳或精明的,加上 moro- 鈍重的或愚笨的構成,因此這個字本身就是一個內在衝突的 oxymoron 你看多別緻!複數形式是 oxymorons 或 oxymora。
但是在這裡要小小的澄清一下啦,由希臘文字根構成,並不代表「矛盾修辭」是個古老的源自於古希臘的概念喔。根據《牛津英語大字典》記載,oxymoron 一字最早被蒐羅到的使用例子是在 16 世紀,很可能是英國某位聰明的修辭學研究者創造的。但漫長的歷史中 oxymoron 這個字的名聲一直沒有很響亮,一直只有專攻英語修辭的學者中,特別大顆的一枚書呆子才會知道它。
真巧,莎士比亞也是 16 世紀人,但是莎翁知不知道「矛盾修辭」這個字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他也有可能是天縱英才,在大量使用矛盾詞寫作這種新穎手法的同時卻並不知道已經有個詞可以描述這種手法,就像玫瑰換了名字還是玫瑰,體操天才也可能天生就會後空翻但並不需要知道那叫後空翻。
直到 1986 年,一名以幽默見長的美國心理學教授 Warren S. Blumenfeld(1934 – 1998)出版了幽默小書《巨大的小蝦,和其他幾乎完美的矛盾語》(Jumbo Shrimp & Other Almost Perfect Oxymorons) 才讓這個詞忽然流行起來,從此成為大大的熱門呀。
好吧其實也沒很熱門,還可以算作冷知識,耶~~
[ 本段參考來源: Dr Mardy Grothe – Welcome to the World of Oxymoronica 網站]
根據上表 Google N-Gram Viewer 匯集大量書籍的文字使用統計,Oxymoron 果真是 1980 年代後才顯著流行起來的。
Blumenfeld 教授在書中給 Oxymoron 一詞下的定義是:那些乍看矛盾、不可能,再想想卻覺得豁然地言之成理的說法。他想表達的應該是,一種精巧的矛盾──悖論/似非而是(paradox),濃縮到一個詞語之中。

不過,語言這東西就是這樣,沒有人能規定一個字會被大眾怎麼使用,即使是作者。這個只要問現代字典編輯者(lexicographers)就知道了,就連他們,連 牛津英語字典 或 韋氏大字典,也都放棄字詞擁有「正確」的意義和使用方法這種事。而是採用「描述性定義」,也就是藉由觀察大眾是怎麼使用文字的,從中推敲大眾認為這字可以有那些用法和意義,加以「描述」,所有的字典都是一出版就過時的,是人們集體在替語言量身訂做意義,而作者──尤其是字典作者──的確已死。[欲知更多故事,科宅報一本好書給你知→《瘋子、教授、大字典》時報出版,講牛津英語大字典的成書秘辛]
在 oxymoron 的例子,人們似乎決定這個既古老又新穎的字(因為最近才被重新發掘出來)可以有好幾個有關卻不完全相同的用法:
★首先是作為一種修辭法的名字,用來表達內心與客觀的衝突等等。
可以視為「映襯法」的特殊形式,一種「不可能存在的物件」般吸引人注意力的奇詭警語。例如
震耳欲聾的寂靜。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寂靜的聲音(The Sound of Silence)、無聲的吶喊。焦躁地靜候、你的冷酷將我灼傷、麻木的情感、寂寥的喧囂、孤身在人群中、在一起孤獨(alone together)、倆口間的冷戰正白熱……你懂,特別文藝的用法就是了。
被自由所束縛:可能有各種內心戲,例如為了維持孑然一身必須做某些犧牲之類的。同理有:自由佔據了她所有的時間(Joni Mitchell – Cactus Tree 的歌詞 ‘She’s so busy being free.’ )。
被知識所蒙蔽:嘿,沒聽過了吧。不只無知能蒙蔽人,知識也能。
殘忍的仁慈 (cruel kindness):對A殘忍即是對B仁慈,或眼下殘忍是為了長遠而言的仁慈等等。
內疚的歡愉(guilty pleasure):超常見的英文口語,例如高熱量美食,你既享受,又同時覺得體重一定完蛋了對另一半過意不去。按佛洛伊德的說法是,本我與超我打架中。
慘勝:贏了面子輸了裡子。/令人注目的缺席:妙麗沒來上課顯得奇怪。
《窮到只剩下錢》:看的懂價格卻看不懂價值?人生除賺錢別無用意?歡迎藍色窗簾。
「很多人都是 25 歲就死了,卻到 75 歲才下葬。」:出處不明的缺德警語。

★某些與常識中的性質相反,但明明依稀地似乎這個ㄟ……說得通的物事
精心設計的混亂(orchestrated chaos):例如導演麥可貝的招牌爆炸場景。同理還有:公開的秘密,低調的華麗,必要的奢侈……
隨著科學與物質加工技術進步,我們製造和發現了一些難以用原本語言裡的詞彙形容的東西,導致名字看起來像一個 oxymoron:
素肉(植物蛋白)、液晶、乾冰、石綿、可燃冰(甲烷水合物)、模糊邏輯(fuzzy logic,真假值可以介在是與非中間的運算)、動態均衡(dynamic equilibrium,化學反應一直在發生巨觀但看不出變化)、合成天然氣(煤炭熱裂解製成)、金屬玻璃(非晶態金屬)、熱冰淇淋(遇冷會融化遇熱會凝固,原料是甲基纖維素,屬於分子料理的一種)……等等。
一些需要加以解釋否則乍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專有名詞──
流動派出所(考慮到派出所的日文是駐在所),開明專制(enlightened despotism),新古典學派(肯定不是古典,但到底是什麼需要很多解釋),公民不服從(civil disobedience),規律的不規律(regularly irregular,醫學用語,形容心室上頻脈的心電圖),控制變因,職業學生,科學中藥,打工度假,女王陛下最忠誠的反對黨(Her Majesty’s Most Loyal Opposition, 在英國,就算是反對黨也要效忠女王?),高貴野蠻人(noble savage,一種存在啟蒙時代法國人心中的想像生物),盜亦有道(8+9=17)。
★一種雙關語和俏皮話,通常限定語言,無法簡單翻譯
內戰(civil war):civil 除了「國內的」,也可以解釋成「文明的」,戰爭會有多文明呢?
完全分離(complete separation):complete 另解為完整。
侏儒猛瑪象(pygmy mammoth):mammoth 有巨大的意思,令人猜不透究竟這貨是大是小。
客座主持人(guest host):host 另解為主人,所以是客串來做主人。
純粹邪惡(pure evil):pure 通常作正面解,但純粹的邪惡哼哼。
★或是一種狡辯,政客的該死謊言,自己凸顯自己的荒謬
必須之惡,客觀意見,精準空襲(美國政府,給你個凸),負成長,新傳統,乾淨煤炭。
小型危機,部分共識(Let’s agree to disagree. 讓我們同意我們之間的意見分歧),暫時解決(那就是沒解決),預計的風險(calculated risk),強制的選擇(英: Hobson’s choice。例如志工服務課),替代事實(alternative facts, 你無法對三普積分,因為他沒下限),和平的鎮壓/佔領(好懂好懂,拍肩膀對嗎)。
濃縮果汁原汁:原汁不濃縮,濃縮豈原汁?
最後來個《動物農莊》驚點名句:「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
★語言無意間創造出了一個邏輯悖論(paradox),這是精品!
通常言者無意,但聽者有心,更深解讀才會發現有內在衝突的一些詞語。
極度平凡:平凡中的佼佼者,到底是平凡不平凡?我知道乞丐中的霸主還是乞丐。
同理還有:得宜的詼諧、格外貼切、略為誇張、精密的估計、疏遠的關係、感情狀態單身、已知的未知……不,快停,讓我回火星。
巴斯光年的口頭禪:「飛向宇宙,浩瀚無垠」的原文 ‘To infinity and beyond!’ 內含一絲絲矛盾。若目標已經是無限了,要怎麼超過無限呢。除非巴斯光年是在說數學上的無窮序數(Infinite Ordinal)啦 [參考 Vsauce: 怎麼數到無限之外;中字版]
藏書家:擁有的書比大多數人多,但大多都不會真正去讀,確實是把書藏起來的傢伙。
戰爭法/罪:誰來判?
安慰獎或參加獎:給未得獎人的獎項。
每日特餐:每天推出的特餐那還獨特嗎?除非是每日一冷。
冷知識:知識就是力量,但冷知識只會讓你變成邊緣人。
拖延症:很多人死拖活賴,遲遲不肯去做事的原因是沒把握能做到完美。
老闆:「給我作一份周全的概要」員工:「問號.jpg」
「永不退流行的是追求獨特自我。」:當追求獨特變成流行?
「一如既往的不按牌理出牌。」:這人到底是好預測還是不好預測XD
「滑手機的時候一臉認真貌,正認真地分心著呢。」
路易十四的財政官 Jean-Baptiste Colbert 說過一段有名的兩難:「收稅就像拔鵝毛,要設法得到最多的羽毛,和最少的鵝聒噪。」
我們現在來用三句話證明「宇宙的邊界」不存在:首先如果宇宙的邊界存在,想像我往這道邊界上打一拳,會有兩種可能。如果我的拳頭穿過去,那這當然不是宇宙的邊界。但如果我的拳頭被某物擋下來,那表示邊界另一端一定有某種實體在對我的手施力,所以這也不是真正的邊界。
<paradox>還有,如果我決定待會要開始拖延,我現在是否正在拖延呢?(被扁)</paradox>

也許,人心
就是這樣搖擺反覆,拿不定主意的東西吧。所以像「巴納姆效應」這麼低能的騙局才能屢試不爽。[聽啾啾鞋解釋巴納姆效應]
例如說,不少人同時希望保留自己神聖不可侵犯的私密空間,卻又巴不得有天遇見一個人能將自己看透,比你自己還懂你。這怎麼可能咧?例如不少人總冀望著遵循自己的步調與保留自己的獨特價值,卻又嚮往成功且受肯定,即使,通往「成功認定」之路,必定是得經無數他人的框架所輾塑、裁剪、入模的。正所謂下廚就別怕弄髒手,別傲嬌好了不好。保持尊重的關愛,功成名就的文青,都是 oxymoron。
還有些時候, oxymoron 並不是事物本身有什麼矛盾,而是人觀察的框架忽然變換了。蘇東坡在《前赤壁賦》這樣說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不變的是變。Oxymoron 判定!
變換思考、觀察的框架,有時候能讓患得患失的心態(例如在超級惡劣的北宋黨爭政治環境中,蘇軾被貶謫到黃州,之後一貶再貶,與京城的距離是一個單調遞增數列)變得達觀。這招雖然是莊子發明的,變換觀點能大小、貴賤、美醜、苦樂、生死齊觀這麼神奇,記載於《齊物論》,然而蘇軾才是用它用到職業級水準的人,因為他是職業級的衰人。
被貶到惠州的時候,寫給朋友的信裡面他這麼說
某睹近事,已絕北歸之望。然心中甚安之。未說妙理達觀,但譬如元是惠州秀才, 累舉不第,有何不可。
貶到這麼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照理該是痛苦的(正遂那些奸險狡獪的政敵之願),但在這廣大茫茫溷世中我哪有什麼特殊的呢,為什麼不能想成我蘇軾原本就是惠州這小地方的一名秀才,只當是一再落榜之後放棄回老家了。心態一轉把惠州當自己家,從此父老是鄉親不也很好,山水照玩,東坡肉煮下去,喝酒!
當蘇軾遭到究極天罰,抵達終點站南極海南島的時候,他居然是這麼安慰自己的
吾始至南海,環視天水無際,悽然傷之,曰:「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有生孰不在島者。覆盆水於地,芥浮於水,蟻附於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東坡先生不要玩螞蟻!
客觀上看蘇軾是被整得最慘的人了,但若看不開一直糾結於此,拿頭撞牆,發瘋的可是自己呀。「我要讓他們看,我會好好的。不管命運怎麼對我,我都是我自己心態的主人。」(設計對白)
多勵志。多精神勝利。Go Stoic! Invictus!
_
最後我們來介紹個 oxymoron 與 paradox 的好朋友,改變一下氣氛。
Fumble-rule
fumblerule 是「搞砸的警句」,念作方伯入偶」,它是一個滑稽的句子,經常提出一個建議,卻在同一個句子裡就設法違背、搞砸了自己的建議。fumble: 搞砸。是說英語中和這個字押韻的沒一個詞是好字──bumble, crumble, grumble, humble, jumble, mumble, rumble, tumble……且不管。
fumblerule 經典範例有
「避免混淆(使用簡單的文字寫作)。」(Eschew obfuscation.):但兩個英文字都是罕用字。
「永遠不要一概而論。」(Never generalize.):但這句話自己就是全稱語氣。
「記住,你是獨一無二的,和大家一樣。」???
「我從不沒有根據的揣測未來,我將會一直如此。」
「凡是規則都可以打破。」
「為自由奮鬥吧,我們沒有選擇。」
「如果找到了愛你的那人,你應該無條件把愛奉獻給他。」這句比較隱晦,「愛你的」也算是一種條件。
_
那今天就這樣,我是科宅,你掌握了矛盾思考的奧妙了嗎?2+2=5。我們下次見。
___
<我是後記>最近由於 Mr Thursday Jr 長假中,每隔一個禮拜四,墊檔的科宅就會比平時更扯一點。
科學冷知識查資料的工夫有夠嗆。在那之餘,想說我們不妨探索一下那些擁有特權,以不嚴謹又變幻莫測見長的領域──人類理智的邊境,好啦其實我是想說,每隔周四的文章題材會撈去各種奇妙的地方,例如文、史、地,敬請期待,歡迎在留言中回饋感想。
One commen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