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安的平安夜:人類首次的耶誕廣播

Posted by

你可能知道,距今 110 年前的那個平安夜,人類在通訊發展史上達成了一次躍進式的成就。

據說,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艘位在美國大西洋外海的海軍軍艦上,幾名無線電設備操作員,正忙於處理一連串的摩斯密碼。突然間,他們聽見在密碼的信號之下,混雜了其他聲音。這個聲音相當模糊,但漸漸地,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男子的說話聲。

驚訝的船員們,趕緊聯絡船長和其他船員。接著,他們一同見證了這平安夜的「奇蹟」。

Reginald Fessenden

熟悉無線電廣播歷史的朋友,對上面的故事應該不會太陌生。1906 年的那個平安夜,四十歲的加拿大發明家范森登 (Reginald Fessenden) 不畏冷冽的海風襲擊,在美國麻州的布蘭特岩發射站,讓人類的聲音首次透過調幅廣播傳送出去。

而這次的廣播實驗,想當然耳也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廣播節目--「聖誕節特別節目之范森登的個人秀」(誤)。在「無線電」的中文維基百科條目中,就記錄了范森登當時的節目內容:

1906 年聖誕前夜,范森登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採用外差法實現了歷史上首次無線電廣播。范森登廣播了他自己用小提琴演奏「平安夜」和朗誦《聖經》片段。

其他幾個記錄這段故事的網站,似乎也引用了這段文字。不過,你知道嗎?范森登當時用小提琴演奏的樂曲,並不是「平安夜」。

說到「平安夜 (Silent Night)」,這首聖誕歌曲雖然家喻戶曉,人人會唱,但它的作曲家和填詞者卻鮮為人知。其實,它的誕生和范森登的故事有點像,都是在一個不平安的平安夜,促成人類歷史上的偉大成就:

西元 1818 年的聖誕節前夕,一位剛到奧地利奧班朵夫小鎮就任的年輕牧師莫爾 (Joseph Mohr),請當地一位小學校長兼教堂管風琴手格魯伯 (Franz Xaver Gruber) 為他寫的詩歌譜曲。後來,格魯伯以吉他創作了「Stille Nacht」,成為後來「平安夜」的原型。

你可能會覺得好奇,為什麼這位管風琴手要用吉他譜曲呢?曾經有小說家穿鑿附會:由於當年教堂中的管風琴因為風箱被老鼠咬壞而無法彈奏,而連日大雪也遲遲無法對管風琴進行修復;年輕的牧師莫爾感嘆這年的聖誕節將沒有適合的音樂相伴,於是才催生出了這首吉他音樂。

如今,「平安夜」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若是在 1906 年那個不平安的平安夜,范森登選擇在首次的廣播中演奏這首樂曲,似乎也不算意外。然而,許多人會有這樣錯誤的認知,原因可能只在於翻譯上的不謹慎;事實上,范森登當天用小提琴演奏的是另外一首聖誕歌曲--「聖善夜 (O Holy Night)」。

「聖善夜」是法國作曲家亞當 (Adolphe Adam) 的作品。由於它的曲名和「平安夜」的第二句歌詞相同,因此弄錯似乎也情有可原。不過,范森登的故事往往也衍伸出另外一段誤會

「平安夜」是人類在調幅廣播中播出的第一首音樂。

儘管我們現在已經知道范森登演奏的是「聖善夜」,而在平安夜選擇這樣的曲目又是這麼的天時地利人和,但事實上,范森登在演奏小提琴之前,還做了別的安排。

為了這場 1906 年平安夜的廣播實驗,據說范森登特地在蘇格蘭西方的海岸建造了一個接收站。這個接收站後來因為風暴而被摧毀,但當年這場實驗的流程表,也意外地被海上的船隻所拾獲。根據上面所寫,范森登在廣播開始之後,首先先解釋了這場實驗的流程,然後使用留聲機播放了一首曲子,接著才開始用小提琴演奏「聖善夜」。而這成為廣播史上第一首的樂曲,是韓德爾有名的最緩板「懷念的樹陰 (Ombra mai fu)」。

根據推測,當時范森登透過留聲機播放的版本,是由女低音克拉拉.布特 (Clara Butt) 所演唱的(上面的影片是 1917 年的錄音)。有趣的是,這首出自神劇「賽爾斯」的歌曲「懷念的樹陰」,描寫的是波斯國王在炎熱的天氣中看到綠樹成陰,展現出既高貴又慵懶的讚嘆。它和所謂的聖誕節或平安夜,似乎也只有宗教上的關聯性。

寫到這裡,這個沒有「平安夜」的平安夜故事也將告一個段落。Mr. Friday 在此預祝每一位讀者都有一個平安的平安夜!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