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成功?在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的標竿,例如賺大錢、當總統、上太空;也有人認為是達成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而對於一個學術工作者來說,除了肖想有一天能得到諾貝爾獎之外,能夠著作等身,且發表文章到頂尖期刊,似乎就可以稱得上是成功的學術研究者。
然而,就算擁有無限的資源、無限的經費,人的時間還是有限的。想像你是一個擁有上百個手下(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研究員)的教授,一年最多可以發表幾篇 Nature、Science 等頂級期刊呢?假設因為實驗室人力充足和經費充足,一個月發一篇,那50年的學術生涯,說不定可以發600篇呢!話說回來,這些被稱為頂級期刊的學術期刊,之所以會有這麼高的學術聲望,乃是建立在它們極高的被引用次數上面。所以回過頭來,要當一個名氣響叮噹的學術工作者,不但要著作等身,而且每篇文章的引用次數也要都很多,才足以證明發的不是廢文有足夠的影響力。
而今天的冷知識,要介紹的就是學術史上著作最多,被引用次數也最高的天才: et al. 小姐。

et al. 是何許人也?其實「她」是一個拉丁文,意思是 and others。你或許沒看過 et al. 這個寫法,但是一定看過 etc. 這個縮寫吧,它也是 and others 的意思,只是 et al. 通常拿來用在人上,etc 則用在非人的事物上。
一篇文章常常有非常多的作者,有時候在引用或者在提及一篇文章時,實在沒有版面可以把所有作者列出來,此時就會使用 et al. 這個縮寫來表示 et al. 前面列的只是部分作者,實際上還有其他人。
因為在許多場合或期刊的參考文獻部分,礙於版面無法列出一篇文章的全部作者,僅列出第一作者,或者規定超過一定數量(例如十名)的作者之後,改用 et al. 帶過, et al. 就這樣成為最常出現在引用條目上的「作者之一」了。
有人便利用了 Google 的學術搜尋服務 Google Scholar 會自動編目並探索網路資源的特性,替 et al. 小姐(該創作者定位 et al 為女性)創了一個「個人」頁面,從此凡是有在作者欄位寫到 et al. 的,都會自動歸入「她」的名下。
同樣是因為 Google Scholar 全自動且不經人工監督的特性,有人也發現 Google Scholar 上還有很多令人覺得眼熟的作者,例如 A. Author ,或者 J. Doe(J. Doe 是何許人也呢?我們改天再聊);而其資料庫中也有一些格外受歡迎的文章,例如 Titile of Article、Name of Paper 等等。

最後我們發現了 et al. 小姐雖然著作等身,卻是永遠不可能得諾貝爾獎的。雖然這個結果頗令人傷心,不過至少我們學到了 et al. 的意思,還有它的用法。不知道這篇文章會不會改天也被收入 Google Scholar 中呢?
聞史迭 et 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