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線譜上的死前留言

Posted by

死前留言 (Dying Message)」是指推理故事中,那些死者在生前留下的最後暗號。不論是用血字寫下的德文「Rache (復仇)」,或是以斐波納契數列構成的達文西密碼,死前留言往往是推動劇情的重要關鍵。

在西方音樂史上,有些作曲家也喜歡搞密碼這套。你知道嗎?其中最有名的暗號,卻往往也是「死前留言」。

bach Cropped

不是假髮,是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又是你?)

是的。這位經常出現在音樂課本或鋼琴上的捲毛假髮大叔,是巴洛克時期相當重要的德國作曲家。在今天,巴哈雖然以其輝煌的音樂成就,以及結過兩次婚又生了二十個小孩等事蹟,被德國人以「音樂之父」形象包裝;然而,在淵遠流長的音樂歷史上,要稱其「音樂之父」其實有些過譽。畢竟,巴哈在世時儘管以管風琴家的身分風光過,但在他死後的好一陣子,音樂根本乏人問津。

直到西元 1823 年,德國作曲家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從老師手上獲得巴哈「馬太受難曲」的手抄譜(坊間傳聞是孟德爾頌在菜市場發現肉販用此譜包肉)。這首樂曲在幾年之後公開演出,巴哈的音樂也終於重新受到世人的重視。而當人們開始研究巴哈,才發現他時常在音樂中加入一些獨特的趣味性。其中,最有名的一組巴哈密碼,甚至出現在他死前尚未完成的作品中。

Bach-unfinishedfugue

或許讀者們還記得,幾週前我們曾經介紹過巴哈被眼科醫生 John Taylor 害死的故事。然而,巴哈生前留下的最後暗號,寫的卻不是 John Taylor 的名字。

究竟是誰呢?在這邊,我們要先來研究學音樂一定會碰到的一組密碼:音名

一般我們所熟悉的「Do Re Mi Fa Sol La Si」,若寫成音名,即是「C D E F G A B」。不過在德國,人們習慣使用的音名則是「C D E F G A H」,至於「B」則是代表了 B♭ 的音名。而在巴哈的某些作品之中,我們會發現他刻意的將 B♭、A、C、B♮ 這四個音相連使用,若翻成音名,正好就是巴哈自己的名字 B、A、C、H

500px-B-a-c-h.svg

人們將這樣的密碼稱作「B-A-C-H 動機 (BACH motif)」。巴哈曾經故意把這樣的簽名,用在幾首樂曲中作為賦格曲式發展的引子。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賦格的藝術」最後未完成的賦格曲 Contrapunctus XIV。音樂在第 239 小節突然中斷,並留下「B-A-C-H 動機」。樂曲尚未完成,巴哈就這樣辭世了。

 

有人認為,虔誠的巴哈在曲子中留下簽名,是希望能藉由音樂讓自己的名字在上帝面前獲得救贖。在巴哈在世時出版的唯一一本傳記中,音樂理論家華爾特 (Johann Gottfried Walther) 也提到:

巴哈以奉獻音樂聞名,這應是 B、A、C、H 為何出現在旋律中的原因。

400px-Bachscross.svg
B-A-C-H 十字架

比起指認兇手,音樂與信仰對於巴哈更加重要。而後世許多音樂家為了向巴哈致敬,都會將這樣的音樂密碼放入自己的曲子裡面。例如舒曼 (Robert Schumann) 的「以巴哈為名的賦格」、李斯特 (Franz Liszt) 的「B-A-C-H 主題幻想曲與賦格」、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Nikolai Rimsky-Korsakov) 的「B-A-C-H 主題變奏曲」,以及荀白克 (Arnold Schoenberg) 的「管弦樂變奏曲」等。

除了巴哈之外,後來也有許多音樂家用這樣的方法創作了屬於自己的「密碼」。名字比較簡單的如丹麥作曲家蓋德 (Niels Gade) 和美國現代作曲家約翰.凱吉 (John Cage),其簽名很直覺的就是「G-A-D-E」和「C-A-G-E」。至於名字比較長的,則取姓名前幾個字。像是俄國作曲家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取其姓名開頭「D-S-C-H」就成了「D-E♭-C-B♮」(E♭ 的音名是 Es)。

Dschmotif

而說到這位蕭士塔高維契,也是另一位利用暗號來譜寫死前留言的作曲家。在他的諸多協奏曲、弦樂四重奏和交響曲中,「D-S-C-H 動機」頻頻出現彷彿強調自己的存在。偏偏蕭士塔高維契是一位生活在蘇聯統治下的音樂家,他在必須「為人民服務」的作品中加入代表自己的簽名,總是讓外界充滿想像。

令人最印象深刻的「第八號弦樂四重奏」,每個樂章都有「D-S-C-H 動機」穿插。另外,旋律中還藏著過去曾經創作,卻被蘇聯當局禁演的音樂片段。就蕭士塔高維契所說,這首曲子是為法西斯主義戰爭的受害者所作。不過在他晚年出版的傳記中,卻揭露樂曲創作時作曲家遭受政府批判以及被迫加入共產黨的經歷。他的音樂學者好友 Lev Lebedinsky 透漏,蕭士塔高維契當時的確有輕生的念頭,並且打算將這首充滿符號的四重奏,作為自己的墓誌銘

在死前留下代表自己名字的暗號,蕭士塔高維契可能只是害怕自己的聲音就這麼消失在鐵幕之中,但這些聲音反倒也指證了蘇聯政府的高壓統治。儘管他和巴哈兩人的動機不同,但作為死前留言,他們想要被聽見的訴求,卻是一樣的。

所以,兇手是誰?我們早就知道了不是嗎!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