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仙座流星雨為什麼叫做英仙座流星雨?

Posted by

Astronomy_Amateur_3_V2

 

從小到大,大家應該都有著以下這種經驗吧:跟著朋友或家人,半夜乘著車到鄉間、山上或海邊,找一個沒有光害的空地,抬起頭耐心的等待流星,當看到有個光束一閃而過時會興奮地和身邊的朋友炫耀著「我看到了!我看到了!」。

 

然而我們真的知道什麼是流星嗎?

常常聽到媒體說今天是獅子座流星雨極大期、寶瓶座流星雨極大期、英仙座流星雨極大期,但為什麼卻很少聽過金牛座流星雨極大期、處女座流星雨極大期呢?

又什麼是極大期,只有在極大期才看的到流星嗎!?

 

這些問題不斷的困擾著我們,而最近因為這則新聞,再度地讓人想知道答案。

2009年以來最強 英仙座流星雨12日上演 東北空曠地觀賞最佳
-關鍵評論網(2016/08/04)

 

中央氣象局表示:

「本流星群的今年的極大期預計發生於臺灣時間8月12日21:00~23:30之間,ZHRs約150。對臺灣而言,輻射點約於晚間21時過後 即自北北東方升起 ,此時正值極大期開始,不過月亮這個時候正好也在西南方天空,受月光影響,預測的極大期期間觀條件不佳,主要影響在於星空攝影,對目視觀測而言,亦會讓稍暗的流星無法看到;月亮一直要到子夜(約23:50)左右才會西沒,雖然預測的極大期已經過了,但英仙座流星雨在極大期的前後數個小時間,在數量上常會有不錯的表現,因此在12日晚間23時過後到13日的天亮前,將是臺灣觀測此流星雨的適當時段。」

完蛋了,這段怎麼有這麼多專有名詞啊!什麼是極大期?什麼是ZHR?什麼是輻射點?

中央氣象局這樣寫我根本看不懂呀!

 

為了能看到09年以來最強的流星雨,我們就來解答這些疑問吧!

其實流星就是外太空中的一些物質,因為受到地球引力影響接近地球,被拉進大氣層燃燒之後所產生的軌跡,所以流星又分成三種,一種是不小心掉進地球大氣層被燃燒的「偶發流星」、另一種是非常非常亮的「火流星」、最後一種正是我們要討論的「流星雨」。

 

所以什麼是流星雨?

想像一下你今天匆匆忙忙地提著一大袋垃圾要往垃圾車的方向倒垃圾,很不幸的因為你跑太快沒注意到垃圾袋早已破了個小洞,所有的垃圾都從破掉的洞掉了出來並散佈在前往垃圾車的路途上。

你的大垃圾袋就是彗星,當你提著垃圾去倒的時候,就如同有個彗星經過,當彗星靠近太陽時會因為太陽的高溫使彗星蒸發、瓦解產生許多小碎片,而散佈在路上的垃圾就是彗星的碎屑,然後這些小碎片在受到地球引力的吸引後掉到大氣層裡燃燒殆盡,就成了我們看到的流星雨了。

Meteor_falling_courtesy_NASA

 

那為什麼這些流星雨都有個名字,例如獅子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呢?

 

回到剛剛倒垃圾的例子上,你按照一條固定的路線往垃圾車前進,而垃圾就散落在你前進的路線上,這時候有個人正好要去公園,沿途剛好撞見了你到處亂撒垃圾,他非常驚訝竟然有這麼多的垃圾在這條路上,而這個人就是地球,她看見了大量的垃圾就像是我們看到了大量的流星一般,剛好在前往公園的路上,所以就命名成公園流星雨囉。

 

其實就是當地球運行到之前彗星遺留下碎片的位置附近,從地球看出去流星剛好是從某星座的位置冒出來,我們因此會把這個流星雨命名成地球投影出去看到的那個星座的名字,而通常那個位置就是我們俗稱的輻射點,流星就是從某個星座輻射狀般的冒了出來!

 

最後,什麼又是極大期、什麼是ZHR呢?

 

地球接近那些彗星碎片最密集的地方時,就稱作極大期唷!

至於ZHR全名則是Zenithal Hourly Rate,也就是每小時天頂的流星數,如果下次看到新聞說某個流星雨極大期ZHR150,就代表在流星極大期的時候每小時可以看到150顆流星喔!!!

 

Filé d'étoiles créé avec 14 photos : * 2 minutes de pose * ouverture : f/5.6 * focale : 10 mm * sensibilité : ISO 200 L'ensemble a été assemblé avec Startrails.
這張是星軌,不是流星雨噢XD

最後如果錯過這次的英仙座流星雨也別灰心!

其實台灣有著名的三大流星雨,分別是:
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後出現的英仙座流星雨
1月3日至1月5日出現的象限儀座流星雨
12月13日至12月14日的雙子座流星雨

祝各位追星族都能欣賞美麗的流星雨,欣賞流星雨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以及身旁的夥伴有沒有著涼、失蹤或睡著喔!

 

天文冷知識下次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