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回,茱麗亞音樂院弦樂四重奏拜訪普林斯頓,並且邀請當時家喻戶曉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和他們共演,一同上台拉奏小提琴。結果,愛因斯坦的精湛琴藝,讓四重奏團員們跌破眼鏡。

其實,只要稍微了解愛因斯坦的生平,應該都會知道這位理論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優秀的小提琴家。
因為鋼琴家母親的薰陶,愛因斯坦從五歲就開始學習小提琴。只是,在老師填鴨式的教學下,愛因斯坦也曾經和許多年輕朋友一樣,對練琴興趣缺缺。一直到十三歲那年,他聽到了莫札特的小提琴奏鳴曲。從此之後,演奏小提琴成了愛因斯坦鑽研數字和理論之餘的休閒活動,莫札特也成了他相當推崇的音樂家。
然而,以上這些都並不是新聞。今天的冷知識,要介紹的則另一位對於專業領域有傑出貢獻,而且同樣喜歡莫札特的學者。他,也姓愛因斯坦。

阿爾佛德.愛因斯坦 (Alfred Einstein),西元 1880 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他只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 小一歲,名字也僅差幾個字。
在慕尼黑大學,阿爾佛德.愛因斯坦研究的是文藝復興時期與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尤其是為古大提琴 (Viola da gamba) 創作的曲目。拿到博士學位之後,他也開始為柏林的幾間雜誌寫寫樂評。而他的著作《音樂簡史 (Short History of Music)》,則是德國樂壇相當知名的著作。然而,原本順遂的音樂人生,卻在 1930 年代變了調。
希特勒崛起,讓許多體內留著猶太血液的德國人不得不逃離納粹德國。像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在 1933 年移居美國;而阿爾佛德.愛因斯坦,也是在同一年先逃至英國、輾轉至義大利,後來才定居美國。在新世界,兩位學者手邊的研究,才得以延續。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問:這位音樂學者阿爾佛德.愛因斯坦和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好像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聯?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這兩個人的關係,有不同的猜測。音樂界最具權威性的《葛羅夫音樂與音樂家字典》,在阿爾佛德.愛因斯坦的解釋條例中,就寫著「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堂弟」。然而,這兩個人不論在生活、社交或學術領域上,並沒有太多的交集。而在他們兩人的家譜中,也找不到對方的名字。因此,始終人抱持反對意見,認為兩個人沒有半點關係。
終於在 2003 年,阿爾佛德.愛因斯坦的女兒伊娃 (Eva),在一篇專欄中提到了父親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關係。根據她的考究,她的音樂學者父親,其實是那位著名科學家相隔五代的堂兄弟。也就是說,他們倆人的烈祖父是同一個人-莫瑟斯.愛因斯坦 (Moyses Einstein, 1690~1732)。

伊娃.愛因斯坦在專欄中提到:儘管是遠房親戚,但當這兩位愛因斯坦還在世時,都不知道彼此有著這層關聯性。他們當然知道對方,除了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成就之外,「名字很像」也成了部份的原因。
由於阿爾佛德.愛因斯坦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縮寫,都是「A. Einstein」,因此在他們同時居住於柏林的那段期間,郵差時常會將他們的信件送錯。事實上,不只郵差曾經將他們的名字搞混。二戰結束之後,在一份納粹預計追捕並處決的名單上,竟出現了阿爾佛德.愛因斯坦的名字。但伊娃知道,根據字母順序,名單上的那個人應該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西元 1947 年,阿爾佛德.愛因斯坦因為學術上的成就,獲普林斯頓大學頒發榮譽博士學位。在典禮中,於普林斯頓進行研究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也現身了。他們依然不知道彼此的血緣關係,禮貌性地稱對方「先生」,然後留下了兩位愛因斯坦唯一的一張合照。

提到阿爾佛德.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將德國音樂學者寇海爾 (Ludwig von Köchel) 整理的莫札特「寇海爾作品編號 (Köchel-Verzeichnis, KV)」,擴增再版。另外,他在 1945 年出版的《莫札特:其人其曲 (Mozart: His Character, His Work)》也獲得很高的評價。不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因其科學家的名聲,似乎對於向大眾推廣莫札特音樂更加有力。君不見許多幼兒腦力開發的古典音樂專輯,都以這位物理學家愛聽莫札特作為案例。
不論是垂直研究或是水平推廣,身為一位莫札特音樂的愛好者,我們不應該只感謝一位愛因斯坦。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