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蠻料理與天麩羅

Posted by

各位讀者晚上好,又到了主編時間。

如果常去吃日本料理的讀者們,一定很常看到「南蠻料理」這一類的名詞吧?
除了大快朵頤料理外,你可曾想過這個南蠻究竟指的是哪裡呢?

要知道到底是哪裡,就得讓我們回到16、17世紀那個大航海時代了……

當時,荷蘭、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人,隨著船隻一同到了亞洲,並在印尼、菲律賓以及澳門當然還有台灣等地建立起自己的殖民根據地。在當時,除了經營東南亞殖民地以外,這些國家也很積極想要和中國建立起貿易關係,但不巧當時的中國正逢實施海禁政策的明朝,這幾個國家便轉向不遠處的日本進行貿易。

「南蠻」這個名詞最初在日本所指的對象本來和中國一樣,指的是南方的外族,像是琉球人,朝鮮南部人,都曾被冠上「南蠻」的稱號。但是這樣的指涉到了在大航海時期有了改變,來到日本的葡萄牙西班牙人,由於他們的長相和東方人相差極大,又加上是從日本南方的印尼菲律賓、澳門等地而來,「南蠻人」的稱呼便轉為指稱他們。不過比較特別的是,同段時期也來到日本尋找貿易夥伴的荷蘭人,卻因為其髮色而被稱作「紅毛人」而不是「南蠻」和當時台灣漢人的稱呼一致。

但總而言之,各種生活習慣與日本人非常不同的「南蠻人」,就這樣將各種新奇的事物帶進了日本,各種舶來品與新的飲食方式都被冠上「南蠻」二字。

南蠻菓子」:西班牙與葡萄牙式的甜點-長崎蛋糕、牛奶糖、金平糖。

延伸閱讀:每日一冷:長崎蛋糕/蜂蜜蛋糕傻傻分不清楚

南蠻胴」:西式的連身盔甲。

e0040579_20415945.jpg

知道了南蠻是怎麼來的以後,在各種南蠻中,每日一冷還要特別介紹的是南蠻料理中的「天麩羅/てんぷら(tempura)」。也是我們非常熟悉用魚漿製成的甜不辣或是裹上麵衣炸得酥脆的天婦羅。

這個我們並不陌生的食物,究竟為什麼有這個名字呢?

因為身為天主教徒的西葡人,在大齋節(又稱四旬節)到復活節這段期間內禁止食用肉類,所以改吃沒被禁止食用的魚肉(什麼啦)。

原本不太常將食物油炸來吃日本人,看到這些南蠻人都在大齋節( témporas )的時候把魚肉炸來吃,便把這種將魚裹上粉後炸來吃的作法用音近的 てんぷら(Tempura)來稱呼囉。

至於為什麼漢字偏偏是選 天麩羅 這三個字呢?

比較普遍的說法除了這三個字和tempura音近之外,由於炸天婦羅的時候要從上(天)往下丟進鍋裡前,得先裹上麵包粉(麩)做成的一件薄紗(羅),便用這三個字當作這新奇食物的漢字名稱囉。

以上就是今天的冷知識~

我們明天見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