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里島公豆其實不是公的

Posted by

好久不見,歡迎收看南島時光,今天我們來談談咖啡豆吧。

 

coffee map

說到咖啡,對現代人來說幾乎可說是全世界都不可或缺的一項日常飲品了。而無論是最常見的即溶咖啡,到隨處可見的超商、連鎖咖啡品牌,或是隱藏巷弄之中的獨立咖啡店,經常都可以看到店招或廣告文宣上強調的各式豆種、莊園來歷等等資訊,無非是要強調你手上的這杯咖啡優秀的血統與身價,或者在隱隱之中,也想藉此「微調」你的味蕾評價呢!

不過南島日今天要跟讀者們分享的不是咖啡豆有哪些品種,也不是要八卦某某咖啡莊園的秘辛,而是想聊聊印尼峇里島名聞遐邇的「公豆」究竟是什麼豆。

由於氣候與環境的不同,咖啡樹原生種雖產於非洲雅熱帶地區,以及南亞的一些島嶼。而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產地有七十幾個國家之多,大部分集中在美洲、東南亞與印度鄰近赤道的地區。而印尼峇里島自然也是產地之一,許多遊客到峇里島觀光後,常會在當地導遊的介紹、或是網路資訊的搜尋結果下,購買知名特產「公豆」─據稱是峇里島特有的咖啡豆當作伴手禮回來,而這公豆到底來歷為何呢?難道還有另一種「母豆」嗎?

讀者們也許都知道,咖啡豆是咖啡樹的果實,一般而言每顆咖啡果實(Coffee cherry)裡頭都含有一組咖啡豆,可以一分為二成為瓣狀,整體外形其中一面較為扁平,若將兩顆咖啡豆合在一起,就能像顆渾圓的果實。而在英文裡,無論是阿拉比卡種、羅布斯塔種或其他少數品種的咖啡豆也好,都稱正常型態的種子為coffee bean。也就是說,市面上常喝到的單品咖啡或義式咖啡,基本上無論是什麼品種、哪個莊園,咖啡豆也許有大有小,但都是以coffee bean的型態(如下圖所示)製作而成。

咖啡豆

而在英文裡,「公豆」卻被稱做peaberry,是相對一般的咖啡豆coffee bean而來。寫到這裡,不知道讀者看出端倪了嗎?原來所謂的「公豆─peaberry」其實並不是某種特殊品種的咖啡,更不是動植物性別的分類,而只是另一種型態、較為少見的咖啡豆。相對於前述一般稱作coffee bean的咖啡果實,每棵咖啡樹末端的少部分果實可能因為養分輸送或其他至今還不明朗的因素,在咖啡果實成熟時只會形成橢圓狀、無法一分為二的單一型態的豆子,這樣「異常」狀態的咖啡豆就被稱為peaberry,中文或許取其珍稀之意,稱之為公豆。(南島日:嗯,珍奇特別的豆子就覺得是公的,這真是耐人尋味的思維啊~)

公豆

基本上,任何品種的咖啡樹都可能產生約5~10%左右的peaberry,因為生成型態與一般咖啡豆相異,在採收之後須經過人工挑揀出來,並因為產量少,價格在近年來有被哄抬的情況。若是對咖啡內行的讀者或稍有研究者應該知道,咖啡的風味除了與烘培程度與方法有關,很大部分也因著咖啡的品種、產地、莊園等等因素而有差異與優劣之分。身為咖啡產地的印尼,其境內優秀的莊園所產出的各式高級咖啡豆多數在第一時間已經送往歐美與世界其他國家,或被連鎖業者大量收購,或以公平貿易形式輸往獨立業者皆有可能。而這些peaberry是否真的如導遊或商家們所說的那般香醇可口、風味獨特?如前面所說,每個不同品種的咖啡樹皆可能產生peaberry,因此peaberry也有可能有各種不同的風味,但這是否一定就比普通的咖啡豆好喝而高級呢?其實這就見仁見智了,一般而言,在專業的咖啡師眼中,peaberry是不會直接拿來與一般的coffee bean做等級比較的,不過在南美與夏威夷地區,則有專門在各品種的peaberry間評比的等級鑑別制度。如果對渾圓的豆體風味感興趣的讀鍺,也許可以蒐集看看這方面的資訊喔!

下次如果有機會到峇里島玩,或是朋友和你分享他帶回來的伴手禮,你就可以拿這則冷知識回敬給他囉~

以上就是今天的冷知識,我們下回見!

【南島日】

 

One commen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