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 Soa 正一邊工作一邊煩惱冷知識要寫什麼的時候,剛好聽到辦公室裡傳出來的這段對話:
「什麼!簡報居然沒過!」
「他們說這東西不是乳製品,不可以叫奶精!
還說如果不改名字就不給我們販賣!」「全世界的奶精都嘛沒有奶!」
什麼!全世界的奶精都沒有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你知道嗎?現在的奶精的主要成分其實是氫化植物油、玉米糖漿、酪蛋白、香料、食用色素唷。也就是說奶精裡面根本沒有牛奶。[維基百科]
故事發生在美國。
話說從前,在電冰箱發明並且大舉進入平民家中以前,人們仍然使用冰塊做為食物保鮮的手段。可以想見當時除了農場週邊的地區以外其他地方很難享用到新鮮的牛奶。也因為食物保鮮技術的不成熟,牛奶成了容易致病的食物,一開始人們大約是因為這樣而把腦筋動到非乳製的替代品上。
汽車大亨亨利.福特 Henry Ford 就曾說他不喜歡馬和牛。因為馬是吃很多草又只有一馬力的交通工具,遲早有一天會被汽車取代;而討厭牛則是因為牛乳會害人生病。他認為應該要直接拿牛吃的穀物用科學的方法直接做成更乾淨的牛奶。
後來他設立了喬治華盛頓卡弗實驗室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Laboratory) *,並且聚集了一群科學家開始相關的研究(主要以生產豆奶為主)。產品除了供自家旗下的醫院使用以外,也把食譜給感興趣的人。後來的 Rich 公司的 Bob Rich 就是其中之一,他們在替代品的開發中佔了重要的角色。
到了二戰期間,美國規定肉類和乳製品應該要優先讓軍隊使用,在一般平民無法取得乳製鮮奶油的情況下更催生了各種替代品的發明,而且後來這些仿乳製品賣的比乳製的還要好。這也就是為什麼現在這些東西的成份裡通常不含任何牛奶成分。
故事的隨著二戰結束很快到了結尾,由於乳製品又重回市場,一時之間大部分植物性鮮奶油的訂單都被取消。大家都覺得年輕的 Rich’s 公司有可能會走上末路,後來他們靠著新的銷售策略讓自己的產品一改戰時山寨版假奶製品的形象而存活了下來。
但是銷售真正的乳製產品的商人怎麼可能眼睜睜地看著假奶上市讓自己的市場被瓜分呢?他們開始了一連串的控告,大至上是說這種假的東西怎麼可以放任他們在市面上流竄,根本食安風暴應該要禁止。
Rich’s 也不甘示弱起身反擊,他認為這是用來取代乳製產品的全新產品而非山寨的假奶,並且列舉了新產品優於乳製產品的特色。結果他們靠著這樣的論點贏了每一場官司。直到今日,那些仿乳製品的奶精和鮮奶油等等的產品終於在整個美國都可以在清楚標示為非乳製品的前提下合法販賣。
今天奶精已經是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不要再誤以為他們是乳製品所以可以補充牛奶的營養了唷。
我們明天見~
*喬治華盛頓卡弗實驗室的名字是紀念喬治華盛頓卡弗。這個喬治華盛頓卡弗 (George Washington Carver) 是植物學家和農業化學家,主要的貢獻在農業的研究上,不是美國國父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
ref:
- Wikipedia: 奶精, 亨利福特, 喬治華盛頓卡弗
- History of Non-Dairy Whip Topping, Coffee Creamer, Cottage Cheese, and Icing/Frosting (with and without Soy) (1900~2013), by William Shurtleff & Akiko Aoyagi
延伸閱讀:鮮乳、牛乳、調味乳,傻傻分不清楚
One commen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