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欸,你的口頭禪是什麼?】
#本日冷知識1196
各位讀者有口頭禪嗎?
「禪」這個字是佛家語,源於梵文「禪那(ध्यान, Dhyana)」,意思是「沉思」或「靜觀」。禪宗認為藉由靜心思考能進入冥想、進臻悟道,是佛家重要的修行方法之一。中國的禪宗思想始於魏晉南北朝,由始祖菩提達摩傳入中國,至六祖惠能集大成。部分讀者可能聽過六祖惠能繼承衣缽的故事:
五祖弘忍想要從弟子間選出一位繼承衣缽的傳人,遂讓眾人作詩偈。神秀是當時弟子中最被大家看好的傳人,他做了一首偈子,趁半夜時抄寫於牆上: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首偈子的意思是:人生處世需要時時靜心思考,才能不被世俗蒙蔽,到達悟境。這首詩偈獲得許多弟子好評,均猜測神秀應是五祖傳人。不識字的火頭僧慧能聽到了這首詩偈,便託人幫他寫下了另一首偈,謄在牆上: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這首詩偈的意思是:世上所有事物都是虛像,如果能理解這個道理,那麼也就不需要擔心自己的心被蒙蔽。在禪宗裡,能看破一切虛像是更高的境界,所以後來五祖弘忍就私下將衣缽傳給了惠能。慧能只是一介廚房掃地僧,未免眾議,他在獲傳衣缽後便受命遠走江南,形成後來「南頓北漸」的不同禪宗支派。

禪宗強調個人的、主觀的「頓悟」,認為要能「悟道」最重要的是個人的悟性,並無法藉由語言或文字來教導或傳達。禪宗也強調「不立文字」,認為我們所用的語言與文字終究只是媒介,並希望破除對語言文字上的執著。但這種強調個人主觀頓悟的觀念到後期竟演變成部分人經常掛在口頭上提的名詞,而無法將其落實於生活中。久而久之,「口頭禪」就成為了諷刺那些自以為理解禪學、整天談禪者的用詞。
宋 王懋《野客叢書》附錄:「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現在「口頭禪」已經衍生出「常掛在嘴邊的語助詞」的意思,台灣常見的口頭禪包括:「幹嘛」、「蛤」、「誇張」、「傻眼」、「真的假的」、「不好意思」、「瞎」、「是不是」、「現在是怎樣」、「怎麼可能」、「然後」、「猴」、「有事嗎」、「我跟你說」、「欸」、「就是」等等,有些口頭禪有地區性,有些還要加上動作,真的是五花八門啊!
什麼各位讀者們還有什麼口頭禪呢?
最後,口頭禪的英文有幾種說法:
Pet phrase是指某個人熱愛的片語或單詞,是他常掛在嘴邊的話;
Catch phrase 則是時下最容易抓住別人注意力的詞,也有流行語的意思。
告訴我們你不為人知(或廣為人知)的口頭禪是什麼吧!
[Mr. Thursday Jr.]
Ref:
1. Wikipedia: 口頭禪、禪宗
2. 禪學隨筆一 佛教中的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