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冷之前的讀者投稿中介紹過最長的英文字,今天要來為各位介紹最複雜的中文字。
中文字裡面,「合文」是常見的用法,像是常見的招財進寶、日日見財,將二字以上的漢字濃縮成一個方塊字字元,有些會將字的一部分重複使用。

但今天要介紹的字並非合文,光看這個字,你知道這個字怎麼唸嗎?

其實這個字唸作「ㄅㄧㄤˊ」,一般電腦都打不出這個字,除非你使用造字工具。這是陝西當地一種麵食,叫作ㄅㄧㄤˊㄅㄧㄤˊ麵,也正因為他太難打出來,一般人都直接用英文表示,BiángBiáng麵,或是Biang Biang麵。
Biang Biang麵流行於陝西關中地區一帶,麵條透過揉、甩、扯等步驟製作,麵寬而厚,像是褲腰帶一樣,口感有勁,食用前會加入油潑辣子或各色臊子,味辣而香味四溢,十分夠味,是在當地相當受歡迎的傳統麵食。
這麼複雜的漢字,為什麼要念作Biang呢?一種說法是模擬聲音而定字音:麵在製作的擀製和拉扯過程中在鉆板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在撈出和調味攪拌過程中,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麵在入口時,嘴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也有學者認為Biang字發音,較為準確的說法是源於婦女洗衣服時用棒槌捶打濕衣所發出的聲音。BiangBiang麵的原始製作過程是這樣的:秦人用鹽水和麵,將麵團置於石頭或案板上用棒槌捶打,直到麵團光滑、均勻之後,再用擀麵杖擀成大麵片,然後切成像褲帶一樣寬,下到沸騰的滾水鍋中。這種響亮而渾厚的『Biang—Biang—』聲也就成了『BiangBiang麵』名稱的由來了。
而這個字是怎麼來的呢,關於Biang這個字還有這麼一個傳說故事:
從前從前,有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經過一家麵館,聽到店裡傳來絡繹不絕的biang biang聲,探頭一看原來是製麵師傅將麵團拉甩在鉆板上的聲音,看著師傅拉著麵團的兩頭,頃刻間就摔打成褲帶般寬長的麵條下入鍋中,不一會兒撈出熱呼呼的麵條調入配料,撒上蔥花,最後澆上一大勺油潑辣子,頓時香味四溢,聞得勾起書生肚裡的饞蟲,忍不住大喊:「給大爺來一碗~」
店小二手腳俐落地把麵端了上來,書生唏哩呼嚕地一下就把麵吃完了,這才想起:「靠夭,林北某吉啦!」
此時店小二一眼看穿書生的尷尬神情,酸溜溜地對書生說:「客倌兒,小店小本經營恕不賒帳啊!」
書生看這店家不是好惹的,一邊想著脫身的計謀一邊熱情地搭訕店小二:「大哥~你這麵叫啥名字呀?」
店小二看著書生,心想這落魄書生想幹麻?狐疑地回答書生:「咱們這麵就叫biang biang麵!」
「啥?biang biang麵?這biang怎麼寫?」
店小二心想,從來沒有人知道這biang是個什麼字,回答書生:「這biang只有音,沒有字!」
書生見狀心生一計:「那我來給你寫個biang字,如果寫出來了,那今天這麵錢就讓我用這字抵消,可否?」
店小二心想這世上根本沒有這個字,諒他也寫不出來,看你能寫出些什麼玩意兒來,也就答應他了。
書生此時滿腹辛酸,心想寒窗苦讀竟功不成名不就,還為了一碗麵落得賴帳這般田地,這是什麼天理~他大喝一聲:「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嘗不能?」只見他大手一揮邊寫邊唱:「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中間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勾掛麻糖,坐個車子回咸陽。」書生語畢字成,寫罷執筆,獲得滿堂喝彩,於是乎這個biang字從此名震關中~
不過,若你以為biang已經是最多筆畫的字,那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biang只是最複雜的字,有多複雜?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的老師就曾經因為學生遲到,罰學生抄寫biang字一千次,這可讓學生叫苦連天,寫了兩百次就累得跟老師哀求,保證再也不會遲到了~
而哪天說不定老師改變心意,會改讓學生罰寫筆畫最多的字,四疊字中之最,四個龍的「ㄓㄜˊ」了~
[Miss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