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金紙:談迷信的科學

Posted by

一年一度的春假結束了,不知道各位讀者有沒有乖乖回家掃墓呢?還是跟聞史迭一樣每天宅在家看著朋友們在日本的各種打卡,對著臉書流口水呢?
燒金紙

 

回家「掃墓」,除了真的字義上的打掃之外,燒香拜拜還有燒金紙也是不可或缺的儀式。

說到燒金紙,除了可能會導致陰間通貨膨脹之外,不知道各位還會想到什麼呢?

聞史迭作為一個鍵盤物理學家,想跟大家聊一件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把金紙丟到金爐裡面之前,要先折成山字形呢?選項有三:

 

A. 增加體積,並促進空氣流通

B. 使本來疊在一起的金紙分開,增加表面積

C. 使其可以垂直下降

 

大家都選好答案了嗎?答案是,以上皆是!把金紙折成V字形,可以讓金爐裡的金紙以立體的形狀堆疊起來,不但保留空間讓空氣流通,也增加表面積,加速燃燒;如果是整疊金紙原封不動地丟入的話,夾在中間的部分就要等外部都燒完才會燒到,不但增加燃燒時間,也有可能使燃燒不完全,增加灰燼。

此外,不知道各位手邊有沒有一張白色的A4紙呢?好啦,其實不一定要是白色的。如果你站著的時候把手放開,這張紙會掉到它的正下方嗎?很有可能不會,因為這張紙會像落葉一樣,受到空期的阻力影響,不會直直落下,而會以較慢的速度緩緩落到偏離中心的地方。丟金紙其實也是一樣的,如果你沒有學大人把紙折成V形,很有可能會發現你不管怎麼「丟」,就是丟不進爐子裡面呢。

不過話說回來,上面講的都是自家的小金爐。如果是去大廟的金爐,很有可能會遇到完全不一樣的狀況——不但不用親自動手折成V形,金爐還會像點鈔機一般自動把放在爐口的一疊金紙,一張張地吸入呢!請看下面的影片:

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煙囪效應」:爐內的燃燒產生的熱空氣重量較輕,因此會向上往煙囪排出,但是這些熱空氣出去之後,當然就得補入新鮮的空氣進來,也因此在爐口就會有一股向內的氣流,把金紙像點鈔一樣一張張地吸入啦!

雖然燒金紙被視為是一種迷信,但是燒金紙的過程中其實充滿了不少科學,想不到吧!各位讀者如果對今天的題目有興趣的話,請一定不要錯過何莉芳老師寫的兩篇文章!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