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勝無聲?Mute!

Posted by

 

你可能曾經在遙控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看過類似的符號或文字。MUTE

通常,我們把它稱為「靜音鍵」,只要按下去,電視、手機等設備的聲音就會消失。由於人類的耳朵沒有辦法篩選接收的聲音,卻必須時常面臨類似「現在不能笑」的場合。因此,我們手邊的機器,多了這個相當人性化的「靜音」功能。而「Mute」這個字,也的確就是消音、無聲的意思;不過,你知道嗎?對於音樂家來說,這個字卻代表著其他聲音

你可能也注意到了,演奏樂器真的是一件很「高調」的事情。畢竟,樂器本來就是為了發出聲音而存在的。然而,為了街坊鄰居的睡眠品質、為了社區環境的安寧、為了避免驚動警方並保護自己免於噪音防制法的罰責以及種種現實考量,適度的「低調」是必要的。矛盾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完全不讓樂器發出聲音,也違反了音樂家演奏樂器的目的。折衷的辦法,就是使用稱為「Mute」的弱音裝置

suppressor_cover
不、不是這種裝置…

儘管Mute的原意代表靜音,但樂器上的Mute頂多只能達到「弱音」,它是指在樂器上加裝特殊的裝置,改變音色而削弱音量的作法,沒有辦法完全消音。像是鋼琴下方正中間的「弱音踏板」,就是為了讓鋼琴家在練習時不吵到其他人而設計的。不過,正因為其「改變音色」的特性,Mute反而成為了作曲家在音樂中呈現不同音色的手法之一。

很多樂器都有專用的Mute,像是提琴樂器會使用一個髮簪形狀的夾子夾住琴馬,來達到弱音效果。而打擊樂器,則往往會直接使用雙手抑制樂器本身的震動。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最有印象的Mute,還是銅管樂器裝在喇叭口上的梨形裝置。除了它們的外觀特殊之外,銅管樂器也能藉由這些Mute發出截然不同的音色,非常醒目。

我們先來聽聽原本小號的音色:

如果加上了Mute,就會變成這樣:

由於銅管樂器加上Mute之後的音色變化很大,因此結構不同、能變化不同聲音的Mute不斷推出。像是大家最喜歡的「Wah-wah mute」,除了改變音色,還能夠使用手來控制喇叭口的空隙,吹奏出類似卡通效果的「哇哇哇」音色:

後來,甚至還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合體技、效果加乘、甚至卍解…

Mute塑造出千變萬化的音色,對音樂家來說,大約就等同於另一把新的樂器。從此之後,Mute不再只是避免被鄰居檢舉的道具,更成為某些演奏家四處存錢蒐集的龍珠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