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服飾跟瑞士人有關?!

Posted by

你知道嗎?【阿美族服飾跟瑞士人有關?!】
‪#‎本日冷知識1038

 

哈囉,大家好,又來到南島日的周二時光,還記得前幾周我們討論了卑南文化跟卑南族的微妙關係,這周我們要來談談阿美族與瑞士人的美麗交集喔!

圖片來源:http://www.swissnexchina.org/wp-content/uploads/sites/4/2014/11/Swiss-Flag-1170x600.jpg
圖片來源

蛤?瑞士?

在進入主題以前,我們先來補充一些關於台灣目前原住民人口最聲勢浩大、又常給人能歌善舞印象的阿美族的一點小知識吧~你知道,阿美族有哪幾種嗎?

「我知道我知道!~分成太美、普通美跟不太美,沒錯吧」
「……」

好的,我們先不要管這位讀者。

總之,根據語言與服飾還有分部地區來看,目前主要分布在花蓮至台東沿海一帶的阿美族大致又可以分為北群─南勢阿美,中群─秀姑巒阿美海岸阿美,以及南群─馬蘭阿美恆春阿美總共三個大群。其中北群與中群在服飾上較為雷同,而居住台東及屏東地區的南群阿美服飾則與前兩者有明顯差異,我們可以來看看下面這兩張圖:

北部阿美
北群阿美
南群阿美

發現哪裡不一樣了嗎??

沒錯,雖然分布極廣的阿美族各地區服飾都有些許不同,但是居住在台東屏東地區的阿美族在豐年祭時,批在肩上的「霞帔」(ㄆㄟˋ, pei4),則是其他地區阿美族都沒有的服飾配件。

奇怪?為什麼平平是阿美族,會有這麼大的差異呢?

如果搜尋「霞帔」最前面跳出來的可能會是傳統漢人女性的結婚服飾——鳳冠霞帔(見下圖)
古裝新娘(鳳冠霞披)

欸!?不是在講阿美族嗎?為什麼會跑出漢人的霞帔!?
莫非阿美族遭統戰文化侵略!?

哈,其實不是這樣的,確實阿美族的傳統服飾是沒有霞帔這項設施(水上樂園膩),根據台東地區阿美族的口述歷史中,我們可以得知在 1968 年左右,一位瑞士籍的修女魏克蘭,她來到台東長濱鄉傳教,待在台東的那些日子,她被阿美族豐富的文化所吸引,但在三四十年前,由於台東物資缺乏,加上政府不重視原住民文化,很少有人能盛裝出席豐年祭。

因此魏克蘭修女便主動表示想要替部落的婦女設計豐年祭的舞衣,希望大家都能夠自己做舞衣,不需要遠到台東市區訂做,她參考了傳統漢人衣著中的雲肩劍帶設計出非常五顏六色的霞帔。

雲肩(左)、劍帶(右)
雲肩(左)劍帶(右)

因為相對於要做出整件華麗的衣服來說,霞帔的成本省了不少,又加上五顏六色的霞帔劍帶,讓居住在海邊的阿美族想起海中色彩繽紛的珊瑚與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很快地就成了豐年祭中不可或缺的必備服飾,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也就這樣默默和瑞士有了不可思議但卻又有點溫馨的連結。

霞披
霞帔

總而言之,身為台東東河阿美族一分子的南島日,確實很以這樣的衣服為榮。
也想要藉著這篇文章提醒讀者們,其實文化是會透過互動有所改變的,並沒有所謂「純粹」的「原住民」文化這回事,只要跨過經驗的邊界,希望讀者也可以發現全新的世界,下次拜訪花東的時候,如果幸運能參與到豐年祭的時節,不妨注意看看這些細節吧:D

 

我們明天見囉!

 

參考資料:
張志軍去烏來看原住民歌舞表演,有人被罵慘了 ── 但他們揪竟哪裡出錯?

臺灣原住民文化知識網--阿美族

初探館藏民族服飾──霞帔

臺灣原住民歷史語言文化大辭典

阿美族服飾改良

國立史前博物館-霞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