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勞動

Posted by


#829#~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情緒勞動】

服務業是我們每天幾乎都會接觸的行業,也是很多人親身投入過的工作。超商、服飾、餐飲、空服等等行業,許多老闆要求員工在訓練和上工時必須笑臉迎人、語氣親切有禮貌,甚至到了唯諾卑微的地步。消費者也間接被鼓勵投訴所謂表情不好、沒有微笑、「態度不佳」的員工。被投訴者,情節輕者被記點、扣薪水,重者甚至丟了工作。

很多人會說,誰想看臭臉的人賣東西、提供服務呢?我們常常也同意「情緒是會感染的」這句話,如果早餐店的員工表現得開朗有活力,也會覺得他帶來了一天美好的開始。但是,服務人員犧牲了隨性表達自己情緒的自由,表現給我們的燦爛笑容,底下必須忍耐和壓抑住多少真實情緒,不難想像。另外,我們是否有注意到,長期的強顏歡笑和畢恭畢敬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呢?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是社會學家 Arlie Hochschild 在 1983 年提出的概念,給了三個定義(一)和公眾有臉對臉或聲音對聲音的接觸(二)工作者需要向另一個人表現一種情緒狀態(三)雇主可以透過訓練和督管,控制員工的情緒活動。其實根據這個定義,許多需要表達別的情緒的人,像是演員、討債公司的員工,也算是廣義的情緒勞動者唷。

誠然,這種要求對於想賺錢的公司企業來說很合理,因為許多客人面對態度好的員工會做出更多消費。但這些利益有成比例的回饋到「最佳笑容獎」的勞工身上嗎?還是終究收到雇主口袋裡,更加深了另類的剝削呢?歐美許多地方已經開始將情緒勞動產生的心理問題列入職業病、職業傷害的範疇了。或許情緒勞動不是不能實施,但管理者可能要給員工適當的放鬆時間及措施,也要一同給員工心理後盾和輔導員工、打氣;長遠看來,這樣才不會造成整體社會的情緒負擔呢。

圖片取自:http://www.therenegadeblog.com/emotional-labor

另外也推薦一個關注此議題的專頁:怎麼辦!
https://www.facebook.com/Burning.Questions.of.Our.People?fref=nf

[Mr. Thursday]

本文曾刊登於每日一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