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你沒看過 1957 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得獎電影「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也一定聽過電影開頭那段英國軍隊用口哨吹出的悠揚旋律。正好,2014 年上映的「浴血任務3 (The Expendables 3)」也用了這段旋律向「桂河大橋」致敬(並且使用大量軍火)。
若是你還想不起 Mr. Friday 說的是哪段旋律,不妨現在就來惡補一下吧!
許多人一聽到這段口哨吹奏的旋律,立刻就會想到「桂河大橋」。不過,事實上這首曲子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原創音樂。
為「桂河大橋」配樂的英國作曲家麥康.阿諾爵士 (Sir Malcolm Arnold) 為了能讓劇中,於泰緬邊境作戰被俘的士兵表現出不凡的骨氣以及苦中作樂的心境,特別選擇了一首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在英國最家喻戶曉的曲子,作為這群英國大兵步入戰俘營時用口哨吹奏的行進樂。這首曲子,就是「布基上校進行曲」。
這首「布基上校進行曲」,是由號稱「英國進行曲之王」的李奇茲 (Frederick Joseph Ricketts) 所作。不過,由於他同時也是英國陸軍樂隊的指揮,在當時不被允許軍人在營區之外兼差打工,因此他用了阿福 (Kenneth J. Alford) 這個筆名,出版了許多曲子。而這首「布基上校進行曲」,就是其中之一。至於,這位「布基上校」到底是誰,倒是有個有趣的說法:
據說我們的阿福先生,是在高爾夫球場上找到這首曲子的靈感的。通常,在高爾夫球手奮力揮桿之後,會高喊一聲:
「球來惹~(Fore!)」
來提醒路人和大雄不要被天外飛來的小白球打中。而這天,正當阿福在球場上享受著高爾夫球的閒情逸致,突然看見一位球友使出一個全揮桿。此時這位球友並沒有喊出「Fore!」,反而是用口哨大聲地吹了兩個音節,代替「Fore!」的發音。這段口哨聲,被耳尖的阿福聽出是 B♭ 和 G 兩個音。而這兩個音,就成為這首進行曲主題旋律中的前兩個音了。
因為靈感取自高爾夫球,阿福便乾脆用高爾夫命名。所謂的布基 (Bogey),其實正是高爾夫球的計分術語,意指該洞的成績僅高於標準桿數一桿。
這首進行曲在 1914 年就已經完成,儘管銷售量不錯,但這首曲在英國最熱門的時期,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當時的英國人,以「希特勒只有一顆蛋蛋 (Hitler Has Only Got One Ball)」這句話為主題,將「布基上校進行曲」填上諷刺希特勒的歌詞,因此成了英國酸民們家喻戶曉的地下國歌。也許正因為這個緣由,作曲家麥康.阿諾爵士才將這首曲子用在以二戰題材為背景的「桂河大橋」中。
我們不知道電影中的口哨版本,是否故意致敬原作者李奇茲取材自口哨聲的靈感來源;不過,用來反映被日軍俘虜的大兵們心中依然保有英國人的骨氣以及紳士風範,這首曲子實至名歸。

在今天的冷知識最後,我們還是來看看這個經典片段吧~
謝謝大家的收看,我們明天見!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