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說:
「大象從不遺忘 (Elephants never forget)」。
這句話代表了大象和 Anonymous 一樣,擁有絕不善忘的記憶力。由於大象擁有比其他動物都還要大的腦袋,想當然爾,掌管記憶的海馬迴也就多了較多的儲存空間。不過大象的腦袋還不是動物界中最大的。

抹香鯨,才是那個擁有世界最大腦袋的動物。其大腦平均重量為 7.8 公斤,為人類腦袋的五倍多,有時甚至可達到 9 公斤。
抹香鯨的學名為 Physeter macrocephalus,而 macrocephalus 在希臘文就是「大頭」的意思。雖然學名聲勢浩大,但在普通英文俗名上就有點害羞了。抹香鯨的英文是 sperm whale,而 sperm 直譯是「精子」。雖然抹香鯨頭大身體小的形狀確實有點像,但這並不是牠的命名由來。
抹香鯨這個名字,其實來自另外一個字--spermaceti。翻開 Mr. Friday 的遠東新世紀英漢辭典,這個字是「鯨蠟」的意思。
自十八世紀人類獵捕抹香鯨開始,就習慣將在抹香鯨身上採到的這種物質作為蠟燭和化妝品之用。原本人們以為這種物質是鯨魚的精液,所以就將它取了 spermaceti 這個名字(-ceti 鯨魚的);而產出這種物質的鯨魚,當然也就因此成了sperm whale。但後來人們才發現鯨蠟其實來自於鯨魚的頭部,所以鯨蠟又稱為「鯨腦油」(C15H31COOC16H33)。
當然,抹香鯨不是精蟲充腦,鯨腦油的功能在於幫助抹香鯨沉浮。一般認為抹香鯨能藉由控制血液流量或是吸入海水,來溶解或凝固頭部的鯨腦油以改變其比重,方便調節抹香鯨本身的浮力。

在中文,抹香鯨之所以被稱為抹香鯨,則是因為另外一種不同於鯨腦油的物質了。這種物質,就是大家都聽過的龍涎香(Ambergris,C23H39OH)。
龍涎香來自於抹香鯨的消化系統,是抹香鯨最愛的食物--大王烏賊的嘴喙因無法消化而剩餘的物質。這種物質在抹香鯨的嘔吐物或排泄物中被發現後,其特殊的香味讓它逐漸被王室貴族所愛用,終於在唐代的時候由阿拉伯商人傳入中國。而唐朝人對這種物質的稱呼,則取了它阿拉伯語名稱 anbar 的諧音「阿末香」(是不是很耳熟?)直到宋代才改稱為龍涎香。

由此可見,人類替物種取名字總是以自己觀點和用途出發,實在是有些自以為是。所以在此要再次呼籲各位人類大大們,不要再濫捕濫殺鯨豚類了。他們可能擁有比人類還大的腦袋,應該是很容易記仇的!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