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本日冷知識~
你可能知道,今天凌晨1點,外交部總算偕同菲律賓駐台代表白熙禮召開記者會,但是白熙禮代表講的是英文,可能電視機前面很多觀眾聽不懂,在場的記者媒體也不見得能第一時間理解,因此在旁邊還有一位口譯官,及時翻譯白熙禮代表的談話內容。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突破這樣的問題?我想小編的答案應該並不至於跌破大家的眼鏡:翻譯蒟蒻! (等登等登燈等鄧!!!!)
事實上小編印象中,漫畫和電視上的動畫版,好像都是翻成翻譯米糕或者翻譯年糕,但是原文「翻譯蒟蒻」才是最傳神的!
原來日語的「蒟蒻」 kon-nyaku音近「翻訳」hon-yaku,因此合起來,就是每次遇到外國人或者原始人,甚至動物都可以溝通無礙的翻譯蒟蒻(ほんやくこんにゃく)囉!事實上這樣以諧音來為道具命名的巧思,也被原作者藤子不二雄應用在其他哆啦A夢中出現的道具命名上,不知道各位粉絲如果對日文有點了解的話,能不能想出別的呢?
其實,吃了之後就能精通各國語言的翻譯蒟蒻雖然神奇,但是並非只是純粹空想。各位不妨想想看 Google 翻譯,還有 Google 工具列內建的網頁整頁翻譯功能,不就是有點接近了翻譯蒟蒻的意境了嗎──可以無痛地吸收各種知識而不受到巴別塔的阻礙。
而以小編個人的觀點來看,在這個時代懂得外國語言(英文也不例外)的人絕對是佔了非常大的優勢,可以領先別人知道非常多的新知、吸收母語所無法提供的知識,我想這點無論是學術上、網路上或者娛樂世界(例如影集、漫畫等等)都是適用的。現實中我們可能永遠無法期待翻譯蒟蒻的問世,Google翻譯或許彌補了一部分的缺憾,但是更重要的是,在網路的世界有一群人並不以自己能率先吸收新知而自滿,而跳出來為大家精心編譯、轉化為另一種語言,我想這樣的精神與力量,絕對是比翻譯蒟蒻更為強大、更加有意義。
[Mr. Wednesday]
本文曾刊登於 每日一冷
2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