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筆記】Epic Fail! 《鬼玩人》的實彈射擊冬令營

Posted by

三十多年來,來自各地的恐怖片影迷一直在美國密西根州森林裡苦尋一個充滿傳奇的小瓶子:

導演山姆・雷米 (Sam Raimi) 聲稱在《鬼玩人 (The Evil Dead)》殺青後,在叢林裡埋了一個時光膠囊。這個時光膠囊裡面,放了他們拍攝過程的各種紀念品 —— 比如散彈槍彈殼、一瓶假血、一顆燒壞的燈泡還有導演手繪的線索筆記等。

這些紀念品,見證了《鬼玩人》多災多難的拍攝過程,或者套用男主角布魯斯・坎貝爾 (Bruce Campbell) 的話:

「為期 12 週的艱苦煉獄」。

evil_dead_02_1920x1080
The Evil Dead, 1981

一切的起頭來自三個大學休學生。

山姆・雷米那時候 18 歲,他的高中同學布魯斯・坎貝爾 19 歲,他的大學室友羅伯特・塔伯特 (Robert Tapert) 22 歲。三個年輕人決定拍一部恐怖片,雷米要當導演,長得比較上鏡頭的坎貝爾當男主角,而因為比較年長所以負責穿西裝扮演上班族去跟金主募資的塔伯特則掛名製作人。

《鬼玩人》的成本是 35 萬美元,雖然比起 2007 年有史以來最貴的電影《蜘蛛人3 (Spider-Man 3)》(同是山姆・雷米執導)的 3.5 億美元成本來說就是幾個銅板的零頭,但對於當時的三個大學休學生來說,簡直難如登天。

山姆・雷米想到了一個在當年還算罕見的招式:他們把手上所有的錢拿去拍一部 Demo 短片,與其說破嘴,不如拿影片出來讓投資人一目瞭然他們的企圖。

果不其然,少年的奇招奏效了。

他們在雷米滿 20 歲的前幾天募到了 9 萬美元的資金,並且興奮不已地拔營準備前往叢林裡開拍。他們在田納西州叢林中,找到了導演雷米心目中的理想場景:一座真正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廢棄鬼屋。這個漫長的冬天,他們將在這棟木屋中完成一部恐怖片經典。

結果開拍第一天,他們就在叢林裡迷路了

1EvilDeadPromoPhoto
左至右:Robert Tapert, Sam Raimi, Bruce Campbell(攝於 1981 年)

當時接演《鬼玩人》的演員們,或多或少都有預料到他們會牽扯進一場艱辛的製作中。不過過程艱難的程度,仍然遠超過他們一開始的預期。

原訂六週的拍攝時程,一路展延變成了十二週。每天工時長達 18 到 20 小時。好幾位演員被迫用化名演出這部電影,以免被演員工會發現他們參與了勞動條件如此惡劣的非工會電影因此受罰。導演山姆・雷米回憶道:

「拍攝過程冗長得好像永遠不會結束的惡夢。說實話我就是一直拍一直拍,拍到連買底片的錢都花光了,攝影機才有停機休息的一天。」

男主角布魯斯・坎貝爾則說,整個過程根本是越戰體驗營

劇組人員經常是拍著拍著拍到睡著,然後被膠卷跑完的底片噪音驚醒。山姆・雷米還要利用大家睡覺的空檔修改劇本,自己根本沒有時間睡覺。據說當大家早上醒來發現已經昏迷不省人事的導演時,會毫不猶豫地朝他身上倒一桶冰水,接著等他自己恢復意識。製作人羅伯特・塔伯特則是曾被發現直接倒臥在結凍的爛泥中睡著,醒來後若無其事地繼續工作。

作為主要場景的小木屋,同時還要兼任宿舍的機能。一大群人窩在衛生條件惡劣、根本沒得洗澡的破房子裡,血氣方剛的劇組不是動不動發生口角,就是輪流生病。

更難熬的,則是田納西叢林裡的低溫。攝影器材經常得用火烤來避免結凍。拍攝後期,他們開始把小木屋中的傢俱拿來生火取暖,甚至因此發生畫面上的傢俱突然消失的不連戲狀況。

interviews_josh_becker_pt2_05
《鬼玩人》劇中的小木屋

因為很多東西用真的會比製作假道具來得便宜,導演山姆・雷米決定硬著頭皮玩真的。男主角布魯斯・坎貝爾在受訪時說道:

「我們在散彈槍裡裝上真的子彈,對著叢林裡的小木屋開槍射擊,同一時間就在我們身後甚至還有貨真價實的獵人和獵犬在叢林裡出沒。」

同樣的省一塊錢是一塊錢的道理,電影中的傳奇道具 —— 坎貝爾手上的電鋸,當然也是會出人命的「真・電鋸」。

當劇本需要角色流眼淚的時候,他們用便宜、容易取得的洋蔥取代眼藥水。至於中邪場景必備的色片隱形眼鏡,則因為他們買了太廉價的產品,以至於花 10 分鐘幫演員戴上之後只能拍攝 15 分鐘就得拿下來,才能避免演員眼睛受傷。

另外一個玩真的場景,是一開始呼大麻的片段(怎麼這時候就有錢買真的)。山姆・雷米覺得真的讓演員使用大麻,會更有說服力。結果大麻煙ㄧ點,所有人都完全陷入失控狀態,必須等隔天大家清醒之後再重來一次。

19400220_1472840949436158_7221361219657099566_o
Bruce Campbell 與「真・電鋸」

混亂的拍攝過程,也導致後製的剪接成為大工程。

《鬼玩人》在紐約進行剪接,這是剛滿 21 歲的山姆.雷米人生第一次來到大蘋果紐約,一切都充滿驚奇。正巧在隔壁剪接室剪《兇線 (Blow Out)》的前輩導演布萊恩・狄帕瑪 (Brian De Palma),還過來給了這個小夥子一些剪接上的建議。對於這段時光,製作助理喬許・貝可回憶道:

「我至今仍然非常驚訝這些東西居然能剪成一部電影。我猜這應該是電影史上不連戲的錯誤最多的電影。每天開工的時候都搞不清楚昨天拍到哪裡了,更別提永遠找不到那些今天突然消失的傢俱或是破掉的盤子,更搞不清楚昨天坎貝爾臉上的血液或是黏液到底什麼顏色。每天都只能瞎猜。但只要電影好看到觀眾嚇得屁滾尿流,誰還在乎連不連戲?

《鬼玩人》最終以 35 萬美元成本,在全球創下近三千萬的票房成績,並衍生多部續集和電視影集。

多年來,已經有數不清的影迷前往叢林裡找尋劇組留下的時光膠囊。雖然劇組殺青當天就一把火把房子燒了,但厲害的影迷仍然很快就找到實際拍攝地點。如今在這片曾經存在一棟小木屋的林地上,已經被尋寶者挖得坑坑洞洞,卻仍舊沒有人找到裝著彈殼、假血、導演筆記等紀念品的那個瓶子。

Ash vs Evil Dead
今日的少年三人。左至右:Robert Tapert, Bruce Campbell, Sam Raimi。

一說是那場殺青大火同時也把埋在土裡的瓶子燒毀,裡頭裝的東西多半未是能倖存。真正留下來的,就是一部經典電影,以及三個大學休學生永生難忘的那個艱苦冬天的回憶。

 

[葉郎]

 

後記:The Evil Dead 的台灣片名有點小混亂,原本叫做《屍變》,後來幾部續集又改稱《鬼玩人》,為了避免混淆,文中一律稱《鬼玩人》。類似前後不一致的台灣中文片名也發生在 Mad Max 和 Lethal Weapon 上,發行商如此瞎搞不會鬼上身嗎?

 

延伸閱讀

拍攝場景現況和消失的時空膠囊

傳奇的假血配方

《鬼玩人》電影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