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聞筆記】一個編劇的漫長等待

Posted by

勵志故事是一種會自體繁殖的生物,一個人的勵志故事會衍生另外一個人的勵志故事,然後依此類推。這裡有一個好例子: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The King’s Speech)》的編劇大衛.塞德勒 (David Seidler) 本身就有口吃

kings_speech

大衛.塞德勒小時候聽過英王喬治六世的演說,並且知道國王也有口吃的問題。他幼小的心靈深深被打動,因為他當時意會到:如果國王可以克服他的口吃,我應該也可以。他在受訪時說:

「我一直到 15 歲才克服口吃。一般來說如果來不及在青春期之前克服口吃問題,接下來改善的機會是微乎其微。這正是為什麼我這麼一直認為喬治六世的勇氣驚人(因為他到成年都還有口吃)。而且他還是一舉一動都受到全國矚目的公眾人物啊!」

他開始花很長的時間研究喬治六世的口吃,然而英國皇室一直不願意公開談論國王的口吃毛病,所以直到電影上映之時,甚至很少人知道喬治六世有過自己專屬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 (Lionel Logue)

Speech-01

很幸運的是,他居然透過倫敦的朋友在電話簿中找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兒子 Valentine Logue。更幸運的是,他的兒子居然保留了當年萊納爾治療喬治六世的完整筆記。

只有一個小問題:因為這些資料事涉皇室,Valentine Logue 希望大衛.塞德勒能先取得喬治六世遺孀伊麗莎白王太后的書面同意,才能讓他閱覽。於是,這位編劇在 1981 年寫信給王太后徵詢同意。

王太后立刻回覆。她提出一個條件:

希望無論他要用這些資料拍成什麼樣的電影,都要到她死後才能發生。她覺得這些與先夫有關的回憶太令人傷心,不希望自己在世的時候再被觸動。

Queen Elizabeth and King George VI
Queen Elizabeth and King George VI

大衛.塞德勒後來受訪時說道:

「當英國王太后要一個英國人『等一下』,這個英國人一定會『等一下』。(When the Queen Mum says to an Englishman, “Wait," an Englishman waits.)」

他沒料到的是這個「等一下」會是如此漫長的等待。在那封信的21年後,伊麗莎白王太后以 102 歲高齡逝世。在那封信的 28 年後,《王者之聲:宣戰時刻》開拍。

在那封信的整整 30 年後,大衛.塞德勒以七十三歲高齡,成為有史以來年紀最大的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得獎人。

 

[葉郎]

 

延伸閱讀

編劇 David Seidler 受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