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展的不是文物,是回憶!

Posted by

如同英國所有的博物館一樣,格拉斯哥人民宮作為地方的社會史博物館,絕對不會缺少的就是展示英國人民如何克服一戰、二戰,成功的抵禦了侵略,並將偉大的不列顛延續下去blablabla這類老掉牙主題。不過,格拉斯哥人民宮運用了一個相當特別的方式來呈現平凡百姓關於這段期間的戰爭記憶。

什麼方式呢?他們說故事。

loversinwar

故事就要從 1914 年,一對典型的格拉斯哥小夫妻 James  和 Jeannie 說起。也正因為他們超典型超普通,所以任何一個知道這個故事的路人到今天隨便一個進入博物館展場的觀眾都可以輕易將自己帶入他們的角色,去細細體會戰爭期間平凡百姓的情感與記憶。

第一次大戰開打,英國也正式宣戰約莫 10 周以後,30,000 格拉斯哥青年就自告奮勇上前線作戰,而在1916年實施徵兵制之後,男人們更是數以千計的被送往戰場。說到這裡,男性讀者不要覺得男人真衰小,這場戰爭不是只有男人在打,女人也即將登場。

adinwar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認為女性就應該好好待在家裡做一些「女人的工作」。然而隨著政府發現前線的彈藥供不應求,勢必要加派人力,不然也只是徒增傷亡而已,但是如果只讓男人來生產彈藥,那誰有空上戰場!於是乎,政府開始大量的招募女性加入兵工廠,不只可以為我們親愛的祖國貢獻一己之力,還可以保護你們在前線打仗的哥哥爸爸(因為全天下的情人都是失散多年的兄妹,所以都是哥哥爸爸~)

womaninwar

而女主角 Jeannie 這個格拉斯哥婦女當然也要典型的加入兵工廠啦!作為一個平凡的女性, Jeannie 想的其實和我們都一樣,就是「姊要賺錢~」,有工作這件事本身其實讓她覺得滿歡喜的,畢竟現在開始她也是有薪階級了呢!Jeannie本身便是一位很有上進心的女孩,裝砲彈裝的很有心得,甚至忍不住發下宏願

「我!要!當!技!師!」

然而現實是很殘酷的,沒有人告訴 Jeannie ─博物館也沒有告訴我們:這時候的女人是沒有任何機會學習所謂「技術性工作」,遑論擔任任何較為高階的工作了。

鏡頭瞬移來到了西線。男主角 James 身為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基層阿兵哥,其實每天也沒什麼事好做,只能跟大家一樣,寄一些明信片、家書,順便沿路撿撿看有沒有什麼有趣的小東西可以帶回家做紀念。像是刺繡明信片當時就很潮,在法國簡直可以說是必買必寄的紀念品。 James 當然也沒在客氣的寄了一疊回家。而除了這種很有小巧思的書信,將敵人身上的小物帶回家也是蔚為風潮。身為普通人代表的 James 想當然爾也撿了一些敗陣德軍的隨身物品回家炫耀。

armybook
請注意卡片上的彈痕

像是這一本如今展示在格拉斯哥人民宮的「德軍操典」(German drill book),以及裡面夾著的,推測是由原失主德國小伙子的情人為他求來的「祈福卡」(prayer card)。當時James就帶了這麼兩樣東西回家。而這兩樣東西除了炫耀以外,有什麼重要性,讓他特別將其帶回家?今天還做為一個重要文物展示在博物館裡?

當然不是因為我們想檢討英國人走到哪撿到哪。其實是因為 James 普通歸普通,運氣一好起來連子彈都擋的住阿!!!

原來當時 James 撿起這本小冊子後,心裡也沒有多想便隨手放進了自己胸前的口袋。想不到就是這個無心的動作,改變了這對小夫妻的一生。當戰場上兩軍交陣時,一枚子彈射向 James 胸膛的那一刻,他只覺得心口一痛,正想著:

「完了,我此生就要變成一張冰冷的死亡通知書了……」

殊不知人生跑馬燈都還沒開始轉咧, James 就發現自己居然一滴血都沒留,原來是放在胸前的德軍操典和隨身鏡成功攔截下了子彈的攻勢,救了他一命。

大難不死的 James 不久之後就退伍了。回到家裡迎接他的是對工作很有興趣的老婆跟一個四歲大的小女孩(是他們親生的,請大家不要擔心;即使戰爭期間的非婚生子女實在是多如過江之鯽)。

但因為這家人實在是太普通太普通了,以致於也沒有人知道後來他們怎麼樣了,究竟 Jeannie 能否在戰後持續工作?而James大難之後有沒有後福?這些就都沒有人知道了。唯一知道的是,他們的後代 Riley 一家人將夫妻在一戰期間來往的書信,以及當時的救人一命的德軍操典全部都捐贈給了格拉斯哥人民宮,後人才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戰時溫馨的奇蹟。

knitpostcard
同場加映:20世紀時下最潮紀念品,刺繡明信片

至於更多有關夫妻倆書信來往的內容,Jeannie對戰時工作的形容與想像,就請各位有空前往位於蘇格蘭格拉斯哥人民宮一探究竟囉!看看這個也許並非世界知名,卻與眾不同地用故事與回憶作為展示主體的博物館,如何呈現平凡百姓心中一段不平凡的歷史吧!

 

【讀者投稿─英倫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