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距今約7200 年前古埃及的墓中,考古學家就發現有九個球瓶和一個石球,因而被認為那時可能就有類似保齡球的運動。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義大利等歐洲各地,也都有發現各式各樣類似保齡球的製品,而在埃及發現前 332 年到 30 年的建築遺蹟,據推斷可能是人類最早被發現的保齡球場。
之後到了 3 到 4 世紀的歐洲,保齡球變成了宗教儀式;在歐洲教會有一種測量信仰度的遊戲,叫做「打擊魔鬼」,就是將一些圓棍放在角落,從規定的距離外投出一個球狀物,圓棍如果被擊倒,表示信仰虔誠,否則就是信心不堅。另一說是圓棍球瓶象徵惡魔和災厄,打倒球瓶免於災禍作為除魔的象徵。
剛開始時,它是嚴肅的宗教儀式,卻因為練習時的趣味而逐漸演變成與信仰無關的休閒運動。這種遊戲早期都在室外進行,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也十分推崇,他更進一步制定規則、重整球瓶為菱形排列,大大提高遊戲的趣味性;如此規定之後,保齡球風潮迅速地襲捲了整個歐洲,因此,馬丁‧路德可說是保齡球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