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相當普遍的咒文「驅病符」(Abracadabra),最早可見到此咒文被提及是在三世紀時的醫生薩蒙尼克斯(Quintus Serenus Sammonicus)所著的醫學書裡,他對瘧疾患者開的處方即是將「A – B – R – A – C – A – D – A – B – R – A」十一個字母寫成十一行,每行減少最末端的字母,最後會得到一個倒三角形,將這咒文配戴在身上即可。他侍奉羅馬皇帝卡拉卡拉(Caracalla),其他向他學習醫術的羅馬皇帝如蓋塔(Geta)和亞歷山大·塞維魯(Alexander Severus)也使用此驅病符。
有人據稱 Abracadabra 是古阿拉姆語(Aram)或希伯來語,它能夠衍生拆解成「製造如我說」、「消失如我說」、「從氣到氣」、「天父、聖子、聖靈」等各種說法,但又與許多民俗語源相互矛盾,全都充滿疑點。據信驅病符是源自於二世紀諾斯底教中的巴西里德斯(Basilides)教派,為了祈求慈悲聖靈對抗不幸和疾病,而在護身石上刻寫的神奇魔法,此語應是由諾斯底教中的至高存在 Abrasax 延伸來的。
而到了近代,二十世紀最偉大魔法師克羅利(Aleister Crowley)則在他的代表作《律法之書》(The Book of the Law)中提到,基於喀巴拉法則,應該是「Abra〝h〞adabra」而不是 Abracadabra。若你對魔術著迷,也許會想到,時至今日,其實最常吐出 Abracadabra 這句咒文的恐怕是巧變戲法的魔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