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真的坊市分離嗎?

Posted by

唐代長安城坊市分離嗎?

 

我想每個臺灣上過中學歷史的人,只要聽到唐朝長安城,大部分都會反射動作說出「坊市分離」四個字。但是,你知道唐代長安城其實沒有坊市分離嗎?

 

根據隋唐長安城的復原圖,長安有東市與西市兩個市集。其他都是「」,一般被理解為住宅區。但是,從唐人的詩文來看,長安城中商店也開在這些「」中。例如,白居易就曾經寫了一首〈寄胡餅與楊萬州〉,描述他對長安輔興坊胡餅的念念不忘: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鑪。  
  寄與饑饞楊大使,嚐看得似輔興無。

 

白居易
作品「老嫗能解」的白居易

可見,這個餅好吃到白居易在別處買到,還一定要寄一個給朋友品嚐(不會壞嗎?)。同時也展現「」內是有商店的,坊與市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絕對分離。

 

隋代大興城
隋代大興城

回過頭看隋唐長安城的商業發展的情形,以中央朱雀大街為界,東邊(城東)多為官人居住的地方;西邊則是平民與胡商聚集的地方,尤其在大明宮興建完成後,更加明顯。靠近東市的平康坊,由於進奏院都在附近,甚至發展為長安的紅燈區,又被唐人稱為北里,一旁的崇仁坊也成為酒樓聚集的坊。兩坊連結東市,形成長安城的「蛋黃區」,當時人描述幾個坊說:「因是一街輻輳,遂傾兩市,晝夜喧呼,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同時,日本學者妹尾達彥對於長安城的復原研究,也呈現長安城坊中,有許多的商店。

 

 

唐代長安鬧區
唐代長安鬧區(妹尾達彥,2001)

 

又例如長安城的旅店,也遍佈各坊。史料中,也說東市附近的街坊「又與東市相連,選人京城無第宅者多停憩此」。可見旅店不僅僅在「」中。

 

其實,長安城人口還集中在長安的北半部。《長安志》曾經提到:「自興善寺以南四坊,東西盡郭,率無第宅,雖時有居者,煙火不接,耕懇種植,阡陌相連」甚至有不少菜園。例如南邊的蘭陵坊,就成為鬼故事會發生的地方,而蘭陵坊中就有一個大菜園。

 

所以,我們對於長安城還有許多誤解,我們需要重新認識這座隋唐最大的城市。故近年長安學的發展,讓我們逐漸看到長安城更多的面向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