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豬吃餿水,那豬肉還能吃嗎?】
#本日冷知識1057
記得小時候阿嬤說,做人要惜福,剩飯剩菜如果吃不完就丟「ㄆㄣ(餿水)桶」給豬吃,才不會浪費。但是,你知道嗎?實際上台灣已經是國際間少數仍使用廚餘餵豬的國家了。
(豬說:你都不吃了,為什麼要給我吃QQ)

為什麼要餵豬吃餿水?
2011年,英國由於餿水煮沸消毒不完全,引發口蹄疫席捲歐洲,最後七百萬隻牲畜因此遭到撲殺,之後英國、歐盟等國家組織就明文規定禁止餵豬吃餿水了。
由於飼料成本佔豬隻總生產成本約50~60%,而餵食廚餘之成本(含收集、蒸煮等)僅為餵食飼料的1/3~1/2,所以用餿水替代飼料,就成了豬農節省餵養成本的好選擇。且每頭黑毛豬的成豬,每天可消化廚餘約5~10公斤,因此,飼養3000頭豬的養豬場,每天大約可以消化30公噸的廚餘,這相當於10萬人廚餘的總產生量。根據2015年8月內政部統計的數字,台灣目前的人口總數超過2300萬人,所以,台灣雖然力行廚餘回收再利用,但其實很大部分還是必須仰賴豬來消化。甚至有豬農反應自從環保署推行廚餘回收分類後,餿水量不夠,有些區域就算花錢買,還一「桶」難求。
餿水的危害
或許在節省養豬成本,以及因應能源戰爭的資源回收利用上,拿餿水來餵豬的確有它的考量與效益。但是台灣屬於亞熱帶氣候,夏季的氣溫尤其偏高,在這樣的溫度環境下,餿水容易變質腐敗,豬食用了傷害腸胃系統,也會造成免疫力下降。而餿水發酵產生的刺激性氣體,如硫化氫和氨氣等,也會對豬的呼吸道黏膜造成強烈刺激,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為了讓飼養的豬不要那麼容易生病,有些聰明(?)的飼主可能就會想加重抗生素(antibiotic)的劑量。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屬)所提取出,或是利用人工合成的藥物,功能是可以抑制細菌生長,或是殺死細菌。但是當抗生素使用不當時,可能會篩選出具有抗藥性的細菌,加重疾病的複雜度,導致疾病越來越難治癒。無論是人或是動物,抗生素的濫用都可能導致細菌被篩選出抗藥性,增加未來治療的困難。
而且餿水養大的豬因為餿水含高度脂肪與養分,若餿水未經良好的滅菌處理,容易滋生細菌,導致豬隻生病。豬場飼養密度高時,也容易增加疾病傳播的速度,造成疾病流行與豬農的損失。若疫情擴散,更可能影響豬肉價格,甚至導致飲食結構的改變。
豬肉的購買選擇
做為消費者的我們如果能更注意每天食用的肉品,我們就能利用消費力促使肉品供應商提供更安全的食物。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的資料顯示,豬肉消費占國內肉類總消費量51%,每人每年消費豬肉約40公斤,可見國人對豬肉的喜好。新竹縣養豬協會也提供數據顯示,單就新竹縣養豬八萬多頭裏,餵餵食飼料與餿水的比例大約是5:3,所以台灣的豬肉並不全是餿水豬。而且我國因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自2005年起豬肉市場便取消關稅配額制度,完全開放自由進口。根據2010年的數據顯示,台灣的豬肉進口供應比率約占4.21%,本土豬肉的產量是102萬公噸,進口豬肉則有4萬3千多公噸。所以如果留心注意的話,市面上的豬肉來源其實仍很具選擇性的。
在食安頻亮紅燈的今天,建議消費者可以注意農委會自2004年規劃推出的「產銷履歷」,進一步了解你購買的農產、肉品的來源。以豬肉為例,透過畜產:一般肉豬的產銷履歷,你可以查到產地、負責的獸醫師,還有豬隻施打疫苗、投藥記錄,與餵養飼料等資料。

另外要提醒讀者的是,除了生鮮豬肉要注意之外,經過調味與加工處理後,那些無法讓人放心的豬肉還是可能隨著美味的香腸、貢丸、肉鬆等製品被我們快樂地吃下肚。這些都是食安上隱憂的死角(因為嚴格來說並沒有違法),也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喔!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本次專欄特別感謝「每日一冷」團隊合作,以及帥氣聰明的 MTJ 鼎力相助:)
[Miss Bird’s Day]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