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家平常有在關心國際運動賽事的話,可能都對肯亞在田徑——特別是在長跑項目的卓越成績不感到意外。一點都不誇張,2011年的時候美國在歷史上能夠在兩小時十分鐘跑完馬拉松的人總共有17人,但肯亞卻已經有32人能夠達成這個門檻。當時全球前二十名的馬拉松成績都是由肯亞選手所跑出來的,光這項紀錄我們就實在已經無話可說了。
然而如果你有機會問看看肯亞人他們自己為何那麼會跑步,那他可能會跟你說:會跑步的不是肯亞人,而是居住於該國境內、東非大裂谷北崖山間高地的卡倫金人(Kalenjin)。1968年在墨西哥城舉辦的奧運比賽,代表肯亞出賽的Kipchoge Keino不僅拿到了金牌,還刷新了當時的世界紀錄,更讓世人看見卡倫金人在跑步上的潛力。
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的1500公尺競賽紀錄影片
由於在Keino之後,又陸續有不少卡倫金人在國際賽事中有所斬獲,於是吸引了大批體育專家、學者到當地尋找他們擅長長跑的真正原因。雖然目前仍無法在基因上找到較為可信的因素,但就體型來說,他們平均身材瘦小、股骨較長,也因此較能夠支撐強壯的上半身。此外,也因為他們居住的區域位於海拔2400公尺左右的地方,體內紅血球數量便會比一般人多,即便在快速跑步的情況下心跳數也較他人來得少。
有人選擇從他們的生活型態作為切入點。傳統上豢養牛隻是卡倫金人重要的生業型態之一,但因為高山上較無法提供牛隻充足的食物來源,於是他們通常會選擇在白天趕牠們下山吃草與喝水,到了傍晚才又把牠們帶回來。相較於肯亞低地的馬賽人,後者就沒有每天這樣上山、下山的體力訓練,當然表現就可能有所差異。也有人從卡倫金人的當代社會生活觀察之,認為因為他們居住的環境惡劣,不論是上學、上班或是到哪裡主要都必須用步行的方式,無形中便持續的在訓練自己的體能。
因為卡倫金人實在太會跑步了,有人便以此形象來製作相關的動畫
另外也有人把腦筋動到卡倫金人的飲食,想知道是不是他們食物中有什麼秘方讓他們比較會跑步。比如他們會將擠來的牛乳裝在葫蘆中使其發酵,當作日常生活中的飲品。

還有他們以玉米粉、水、少量麵粉製成的主食Ugali,稠密的玉米糊讓它看起來像白色發糕。玉米是唯一的鹼性穀物,而他們又不太吃肉、魚、蛋、米、麵等酸性的食物,使得他們的身體較容易比他人保持弱鹼性。如此一來,他們容易恢復疲勞,不易累積乳酸,是適合長跑的飲食型態。

雖然最直接的原因大家還是沒有找到,但如果你現在到肯亞卡倫金人的居住範圍將會看到有大大小小訓練中心與長跑學校,甚至有些是國外的選手會到這裡進行長期的移地訓練,為的就是更貼近卡倫金人訓練的狀態。這些訓練的基地動輒上百人一同訓練,多半分為三個等級,用餐都是先讓最頂尖的運動員先吃飽,才會讓其他人繼續吃。但即便是對較低級別的運動員來說,艱苦的訓練也比原先貧苦的生活幸福得多。”
有所人稱冠軍搖籃的聖派崔克高中(St. Patrick’s high school),至今已培育出四十多位長跑世界冠軍。一開始校方曾希望訓練的選手得名以後可以回到學校種一棵樹,但現在已經種到沒有地方可以種了。有媒體曾訪問該校校長是如何看待他的學生以及長跑訓練,他認為「長跑是最容易的運動,因為不需要任何器材,甚至不需要鞋子。」
或許對當地人來說,不論是天生麗質還是後天的環境造成,跑步是一個能夠出人頭地的機會。而這正是他們幾十年來的新興生活型態,為活下去而跑。
每日一冷 X Play World 環遊世界 –Kenyan Girl
Play World 環遊世界─認識世界各地朋友們的有趣故事著色書
10/13正式上市,跟主編一樣喜歡塗鴉的讀者們可別錯過這本有豐富冷知識的可愛著色書囉!
讀冊上也買得到唷!-> http://www.taaze.tw/apredir.html?ap136157742_a_11100762060
吐司碟和各位讀者下次見啦~~~
[Mr. Tues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