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餅沒有太陽,食蛇龜不吃蛇?

Posted by

你知道嗎? 【太陽餅沒有太陽,食蛇龜不吃蛇?】

前幾天生多先生到診所等著看病時,電視正播著公視介紹食蛇龜動物保護區的新聞,當時我就心想:「這診所好啊!等候區有這麼多生理導致心理脆弱的病患,是用優質節目進行思想改造再好不過的時機了」(咦?)

此時果然有位媽媽開口跟女兒說:「妹妹看~有烏龜!」「這是食~蛇~龜!很厲害喔~是專門吃蛇的烏龜喔!」,但幼稚園的女兒沒什麼反應……

…該不會她早就知道食蛇龜不吃蛇了吧!?

食蛇龜表示謝謝妳懂我:cry:
食蛇龜表示:謝謝妳懂我;(

 

【食蛇龜到底吃不吃蛇?】

其實媽媽說文解字的判讀也沒有錯,畢竟食蟻獸嗜吃螞蟻、食蟹獴嗜吃溪蟹、食蝸步行蟲嗜吃蝸牛、食蚜蠅某些幼蟲嗜吃蚜蟲、食人族嗜吃人、食內普嗜吃內普。有這麼多的成功案例,叫食蛇龜的龜應該就要嗜吃蛇阿,不然要吃什麼?

但就是這麼奇妙,透過糞便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野生食蛇龜其實吃得很開,會吃蚯蚓及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也會吃許多木本植物的落果及種子,但不吃蛇。而被飼養的食蛇龜,也被記錄喜歡吃魚蝦、蚯蚓、麵包蟲、螺、蚌及瓜果蔬菜、大麥、玉米、高粱等植物性食物。台北市立動物園及網路上的玩家甚至曾把蛇與食蛇龜放一起飼養過,也都相安無事。

也就是說妹妹是對的!食蛇龜真的不吃蛇!

 

【那為什麼要叫食蛇龜呢?】

由來可以說是眾說紛紜,但彼此之間不互斥,所以我們不要去爭論哪個最真實,重要的是這些由來,還蠻適合用來認識食蛇龜的習性的,讓我們來看看!

 由來一:夾蛇絕技

台灣鄉間相傳,山裡有種烏龜會引誘蛇來咬,當蛇來咬的時候,牠可以把腹甲完全閉合來夾死這條蛇,最後飽餐一頓。古書也有記載類似的狀況:《爾雅》「腹甲曲折,解能自張閉,好食蛇,江東呼為陵龜。蓋今之呷蛇龜是也」;《本草綱目》「鴦龜腹折,見蛇則呷而食之,故楚人呼呷蛇龜」。

生多先生表示:食蛇龜的確屬於腹甲可以完全閉合的閉殼龜屬(Cuora),由來一點出了食蛇龜特別的身體構造!只不過目前還是沒有活蛇及活食蛇龜互相攻擊的紀錄(殘念)

我要把自己關起來
我要把自己關起來
我把心門關上了
我把心門關上了

由來二:山龜、蛇龜傻傻唸不清楚

台灣早期以台語「山龜」稱呼食蛇龜,「山」龜叫久了就成了「蛇」龜(台語發音)。

→生多先生表示:台灣三種淡水龜中,食蛇龜是最適應全陸地生活的,以淺山的闊葉林為主要棲地,所以被稱為山龜也非常理所當然。

由來三:死蛇活吃

食蛇龜在吃蛇的屍體時被人看到,誤以為他會主動捕蛇或專門吃蛇的屍體,因此稱為「食蛇龜」。

生多先生表示:雖然無法確知是那位仁兄看到食蛇龜吃蛇的屍體,也沒圖沒真相,但雜食的食蛇龜的確可能會以脊椎動物屍體為食。

由來四:先聲奪名

當食蛇龜受到驚嚇時,會縮頭並關閉龜甲,偶爾會發出深沈的呼氣聲,類似某些毒蛇的發出的嘶嘶聲,因此被認為有毒蛇的氣質,稱為「蛇龜」。

蛇頸龜

蛇頸龜表示嘶嘶聲算什麼

生多先生表示:這想像力十分豐富,但我本人跟食蛇龜唯一一次的接觸,也聽到過類似的聲音。

四個故事你要相信哪一個呢?就跟少年Pi的故事一樣交給讀者自行決定囉!

不過在人類的社會中,神話、傳說及想像力總是能賦予許多生物深刻的故事!或許以前真的存在著以蛇蛋、幼蛇為主食的龜類,只是後來滅絕了,最後只留下這些這些精采的描述,被後人賦予在現生的生物上。

食蛇龜這麼一個具有傳奇故事的生物,目前正遭到過度捕捉及棲地破壞威脅中,如果食蛇龜真的滅絕了,我們就少了一個好故事可以講,後代子孫也吃不到龜板中藥了(小誤)。

想知道更多食蛇龜保育的訊息可以發摟阿食也想回家-食蛇龜之聲喔!

 

【參考資料】

1. 台灣食蛇龜生存的挑戰(科學發展)-陳添喜

2. 食蛇龜──誤落凡塵的龜仙(科學人)-陳添喜

3.【翡翠水庫食蛇龜保護區最新研究成果出爐】領域忠誠度高,原來食蛇龜也是阿宅 不吃蛇,攝食落果有助森林更新演替(翡翠水庫新聞稿)

4. 維基百科:食蛇龜

5. 百度百科:黃緣閉殻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