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卑南文化遺址跟卑南族沒啥關係?!】
#本日冷知識1010

大家好!又來到周二南島日頻道了,今天本節目開播得有點晚,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南島日剛從台東取(ㄌㄩˇ)材(ㄒ一ㄥˊ)回來啦,都在忙著洗一個星期份的臭衣服(讀者表示:我們並不想知道這麼詳細)好了,廢話不多說,今天其實是想跟各位讀者分享這次台東行南島日到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的一些有趣見聞。

大家也許約略知道,這座史博館的成立地點與原因是由於南迴鐵路的台東新站興建時意外揭露了大量的史前建築遺構與相關文物,經過台大考古隊的搶救與研究後,所成立的國家級博物館。至今仍持續在進行開挖與分析的人類學研究也證實在今天台東的卑南、富山、東河、花蓮的瑞穗一帶,有著非常龐大且文明程度相當興盛的卑南文化遺址。根據考古研究顯示,卑南文化人的活動時間大約在距今大約5300年前到2300年前,而在卑南地區出土的石棺、玉石、陶器文物皆達到台灣考古史的空前紀錄,同時也是環太平洋地區最大的石板棺墓葬遺址群,可說是台灣目前最具代表意義的史前遺址。

史前博物館的成立來自於卑南文化遺址的發現,此地位於台東縣卑南鄉,也是這個文化群的命名由來。而今天的卑南鄉,也是許多卑南族部落的主要聚集地喔,今天活躍樂壇的許多歌手如張惠妹、紀曉君、昊恩家家及陳建年等人,都來自鄰近遺址的南王部落呢(該部落也因此得到了金曲部落的美譽)!
說到這裡,你會不會覺得卑南文化人可能是今天卑南族的祖先呢?
登等~錯了錯了,雖然今天的卑南族聚落集中在卑南文化遺址周圍地區,但根據出土的文物如陶片、玉器和補獵工具以及最有名的「月形石柱」來推斷,其實最有可能跟花蓮瑞穗一帶發現的「掃叭石柱」周圍的阿美族文化有關係,因為掃叭石柱是阿美族人與撒奇萊雅人傳統領域的代表,而且根據現今卑南部落的耆老口述,其實卑南地區原先也是阿美族人的舊部落、祖居地,因著部族、部落的戰爭、漢人的移入等等原因,使得阿美族人有向北遷徙的情況。所以啊,其實卑南文化人跟今天的卑南族在人類學上的關聯證據其實比阿美族人更少喔!


而除了可能是阿美族人的祖先外,卑南文化人還有可能是排灣族的祖先!這是由於根據出土遺址顯示 ,卑南文化人家屋跟排灣族的石板屋相似,兩者也都有拔牙的傳統,且排灣族古部落的陶器形式也與卑南遺址出土的陶器相當類似。因此,也有學者相信卑南文化人是今天排灣族的祖先。

總之不管是阿美族還是排灣族,卑南文化跟卑南族的關聯相較之下都很薄弱啊!
不過,話說從頭,台灣的原住民各族皆屬南島語族,以往你我所熟知的9族乃至於如今的16族,其實都不能夠完全解釋台灣原住民各族群的自我文化認同。也許你會很意外,其實這樣的族群區分一開始只是源於日本政府統治上的方便,來自於一種「想像的族群分野」,相對於所謂的「族群認同」,原住民自己其實更傾向於「部落認同」,因此在賽德克巴萊裡,同樣是賽德克族,和歌與馬赫坡會有如此迥異的立場其實也不意外了。另外一個例子,也可以從原住民對自己的族群的稱呼可以看出端倪,如南島日自己屬於阿美族,但相對於花蓮地區阿美族人會自稱「Pangcha」,我們台東東河以南地區的阿美族人其實比較常自稱「Amis」,在未有今天族群名稱的官方賦予之前,對某部落的原住民來說,鄰近的部落、縱使是不同的族群也許比相隔遙遠的部落、相同的族群來得更親近與友好呢!
以上就是今天的冷知識,關於這塊土上的人們,你有沒有又更認識了一點呢?題外話(南島日的私心),最近有一部關於阿美族故事的電影「太陽的孩子」要上映了,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去看看噢!我們下回見~
One comment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