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可口可樂內有玄機】
#本日冷知識1007
各位讀者晚上好,又到了主編時間。
下周就是中秋節,不知道讀者們有沒有利用這周六日和家人朋友一同烤肉賞月呢?
在烤肉的時候,不免俗都會配上氣泡飲料一同享用。
但是就在你喝下肚的時候,除了喝下熱量之外(當然如果是喝ZERO又另當別論),
可曾想過你喝的可樂究竟是什麼來歷嗎?
可口可樂作為世界上最知名的飲料之一,相信很多讀者一定都知道它是在19世紀末被美國藥師約翰.彭伯頓所調配出的感冒止痛藥,如果只能講出這件事情,那可就不是每日一冷囉。
我們曾經介紹過沙士Sars是來自一種叫做Sarsparilla的鎮熱止痛草藥,其實Coca Cola也是類似的命名原因唷。怎麼說呢?
其實在可口可樂被發明以前,來自中美洲的沙士以及薑汁汽水原本是美國雙強鼎立的飲料,但是前面所提的藥師約翰.彭伯頓也想要踏足這個市場,便使用了Coca跟Cola創造出了可口可樂。
到底什麼是Coca?Cola又是什麼呢?
其實是這樣的……
現在如果讀者持有古柯鹼的話,可能會被逮捕送進勒戒所,但是古柯鹼的原料Coca(古柯葉)其實在中美洲是一種很普遍被使用的草藥,在頭痛或是人不太舒服的時候,中美洲原住民會將古柯葉放入口中反覆嚼食,藉此緩解疼痛症狀。
那Cola又是什麼呢?
Cola則是一種稱作可樂果的植物。
不是這個可樂果……,原產地在西非的可樂果(cola nuts)和中美洲的古柯葉一樣,都是被普遍用來作為止痛的植物,而且因為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不能喝酒,嚼了會讓人有飄飄然感的可樂果,就和太平洋島嶼習慣嚼食的檳榔有著很類似的作用了。

慢著!這麼說來!Coca-cola有麻醉功效的古柯葉又有麻醉功效的可樂果,這種飲料真的好嗎??
難保不會有一天喝太多就昏倒吧??
別擔心,其實現在市面上可口可樂早已不含這兩種成分了,而是改用別的原料代替藥草中的咖啡因。
順帶一提,其實可口可樂在20世紀進入中國市場時,原本並不是以可口可樂的名義所販賣,而是使用「蝌蝌啃蠟」的譯名在市場上亮相,但銷路並不好。 😥 (廢話,這名字誰會想喝)
傳說也是因為這名字導致銷路不好,所以才透過徵名比賽並改名今日的「可口可樂」。
最後的最後,主編在查資料的過程中,還發現可口可樂的爆紅也曾伴隨許多的都市傳說。
其中的一個都市傳說便是可口可樂的暗紅色是來自於成分中所含的豬血,這個都市傳說在當年還造成在不吃豬肉的穆斯林社群中銷量的銳減!
講到這裡,礙於篇幅關係(其實是懶得再寫了),主編就不繼續說啦!
不知道讀者們還知不知道其他有關可樂的都市傳說或小知識呢?
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