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鬼月冷颼颼特輯:台灣人如何防鬼?】
#本日冷知識975
司馬中原爺爺說的好:中國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其實,台灣人也非常怕鬼!
不然為何台灣會弄出一個鬼月,而至今每年都大肆祭拜好兄弟呢?
故事:【鬼的歷史】破解騙鬼的鬼月由來
今天的鬼月冷颼颼特輯,Miss Monday就要來告訴大家,台灣民間信仰中都是如何來防治鬼怪的!
招式一:中壇元帥派出五營兵將,設下防線,沒有鬼怪逃得出我們手掌心!
所謂的五營,即是在聚落中央坐鎮的廟宇,加上由中壇元帥所派出的天兵天將,駐紮在聚落四周的小營寨,一般五營的小廟高度大都在一公尺之下,有的聚落中的五營甚至沒有建物,只會簡單地豎立一支竹符作為營寨的代表,竹節上貼有一張符,竹節的頂端綁著紅布,竹身常以朱砂寫上一些字及符號圖形,用來代表各營將軍的化身。


隨著時代演進,原本簡陋的五營被改建,有的五營看起來精緻小巧,更有形形色色不同外觀的五營小廟,但裡面可是沒有供奉神像的唷,不要誤認為是土地公廟囉!
通常五營內會擺著令旗、令牌、權杖、竹符、金紙、香爐等物品,如果各位讀者下次有經過的話,不妨逗留一下看看你所看到的是東南西北哪一營唷~



招式二:聚落中各種路沖/轉角擺放避邪物(厭勝物),把不小心闖進來的鬼通通都嚇跑!
各位讀者應該多少都看過「石敢當」,石敢當本身就是一種避邪物(又稱厭勝物),將之放在街巷之中,尤其是以丁字路口的路沖位置最常見到,也有人將之擺放在房屋的牆角或屋簷上,通常是風水上被稱為凶位之處,都可以看到石敢當在這些地方出現。
石敢當的形式相當多樣化,大部份多為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等字,碑額上常有獅子或是老虎的浮雕,可以達到避邪的作用。

而如果曾有讀者去過金門旅遊的話,應該都知道金門當地的風獅爺與小金門(烈嶼)的風雞吧!這兩種雖然看起來常被做成當地的伴手禮(吉祥物?),但其實風獅爺與風雞都是對當地來說很重要的避邪物唷!
Miss Monday就曾拜訪金門,除了尋訪金門傳統美食,沿路上更是看到風獅爺就衝上去狂拍照,有很多風獅爺都超可愛的!



招式三:聚落道路設計成彎彎曲曲,讓魔神仔通通撞牆!
許多老舊聚落中的巷道,都是彎曲多折的,其中名氣最廣的應屬彰化鹿港的九曲巷了,雖然叫做「九曲」,但實際上只是取九為多數的意思,不是只有九個彎唷!
那為什麼彎曲的巷道可以防止魔神仔亂闖進來呢?其實是因為,漢人傳統信仰中相信,魔神仔與鬼怪們只會走直線,因此人們住在彎曲的巷道內可以避邪。(Miss Monday忍不住開始想像魔神仔笨笨地撞牆的畫面)
其實除了防止魔神仔闖進來,在鹿港當地因過了秋天後,常刮起俗稱九降風的東北季風,而彎曲的巷道可讓強風減弱。還有另外一種最主要的作用就是防盜!面對聚落外的盜賊,一旦他們要進攻聚落內,彎曲的巷道可以形成易守難攻的形勢,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功用唷!
以上三招,就是台灣人傳統上最常見的防鬼三招!如果你也知道還有其他的民俗習慣,也歡迎提出討論唷!
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鬼鬼的冷知識嗎?讓我們明天再見囉!:)
[Miss Monday]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