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調課綱」吵得風風火火,很多人都為歷史教材被「微」調,頗有微言。也有人把這件事情比喻成牛肉麵被服務生端回去微調,回來不但牛肉沒有了,服務生還大吼,叫我「不准把手伸進來」,因為…他自己的手已經在裡面了XD
所以,因應時事(不談政治XD),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歷史是怎麼形成的?

歷史可以分成正史和民間流傳記載的野史。正史是由史官記載君王言行和政務得失,或是編修前朝的官方歷史而成。為了維持客觀公正,記載當朝的內容,是連皇帝都不能觀看,也不能干涉的。所以,古代的皇帝也不好當,連跟妃子在房間蓋棉被純聊天,都要小心「隔牆有耳」。不過,今天的標題不是「歷史上最早的狗仔隊」,所以還是讓我們回到正題吧!
談到正史和野史,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的「三國演義」(全名是「三國志通俗演義」),其實是根據歷史改編的小說(就相當於現在的「同人誌」XD)。裡面強調劉備的皇室血統,認為蜀漢承襲漢朝才是正統。而且劉備仁民愛物,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蜀漢英雄也個個都忠肝義膽,反觀曹操則被塑造成猜忌多疑的亂世梟雄,「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然而,三國正史其實是西晉的陳壽所著的「三國志」,也由於陳壽本身是西晉官員的身份,在記錄三國歷史時,自然就以被迫禪位給晉朝司馬家的曹魏為尊,這樣的觀點來寫三國志了。這也是為什麼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觀點與角度截然不同的原因。
另外,有名的「史記」,也就是西漢太史令 司馬遷所編寫而成的史書。就有一說,司馬遷因罪遭漢武帝判宮刑(閹割),因而在史記中將漢武帝的老祖宗 漢高祖劉邦形容成一地痞無賴,不守信約、奸巧權謀。反倒是最後四面楚歌,在烏江自刎的西楚霸王 項羽,不但破格被列入專記錄帝王的「本紀」,而且儘管項羽放任士兵屠城擄掠,還火燒秦宮,卻被塑造成光明磊落、至情至性的悲劇英雄。
由此可知,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解讀歷史,是能夠造成心理上極為不同看法的。

此外,前面說到史官擁有記錄歷史的絕對權力,連皇帝都不得干涉。但實際上,當權者還是把手伸進去了。
戰國時代的齊國大夫崔杼殺害齊莊公(*註一),擁立莊公的弟弟杵臼,是為齊景公。齊國太史忠於職責,在史書上記「崔杼弒莊公」,崔杼因而怒殺太史,太史的弟弟再記「崔杼弒莊公」,崔杼連砍兄弟兩人,到了太史的小弟又同樣在史書上記「崔杼弒莊公」,看到太史一門(快要全家死光光了,哭)為了守護歷史的公正相繼殉道,英烈至此,崔杼才放棄繼續殘害忠良的舉動。
但是,到了唐朝,太宗 李世民縱然一世英明偉略,卻唯有一個無法抹滅的汙點,就是玄武門兵變,屠殺一母同胞的兄弟:當朝太子 李建成和齊王 李元吉,事後更為了斬草除根,把他們的兒子也通通處死(還順便接手李元吉的王妃 楊氏)。為了粉飾自己早年犯下的罪過,太宗先找上諫議大夫 褚遂良,要求看史書「觀所為得失,以自警戒」,但是被褚遂良一口回絕了。之後更是直接下命,令房玄齡修史書,將其弒兄兵變合理化,因而「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中都形容李建成「荒色嗜酒」,「志識庸下、形同禽獸」,白話解釋就是:兄弟殘暴不仁,還想加害於我,被我砍掉也算是為民除害,云云。當然,李建成和李元吉人都死了,沒辦法為自己辯駁,也只能任由史書這樣寫,後人這樣看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可以感受到歷史公正的重要性,以及容易受到扭曲的特性。所以,不論教材最後調整成什麼樣,希望大家還是可以自主性、廣泛地閱讀,並且多元地思辨,才不會人云亦云,被「書」牽著鼻子走喔!
*註一:齊靈公病逝後,大夫崔杼擁護原來的嫡太子光為齊莊公。豈料後來齊莊公竟垂涎崔太太 東郭姜的美貌,染指臣妻,還將崔杼象徵身分地位的頭冠賞賜給侍從,對崔杼可以說是羞辱至極。氣的崔杼裝病不上朝,趁齊莊公登門探病「順便」調戲東郭姜的時候,關門放狗殺了齊莊公。
本文曾刊於「每日一冷」
[Miss Bird’s Day]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