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3B】
#本日冷知識951
Q: 音樂史上,所謂的德國「3B」作曲家,指得是巴哈(Bach)、貝多芬(Beethoven)和_______。(5分)
這是Mr. Friday以前音樂課的考卷上,曾經出現過的題目。(什麼!音樂課還要考試!)到了現在,你還記得第三位名字開頭是B的作曲家是誰嗎?
「畢卡索?」抱歉,畢卡索是西班牙畫家。
「BMW?」雖然來自德國,不過這是車。
「Bii畢書盡?」… 出去,現在!

其實,不需要真的具有很專業的古典音樂相關背景,都應該要認識「3B」作曲家。像是上面的四格漫畫中,連查理布朗都知道:所謂的德國「3B」作曲家,指得是巴哈、貝多芬和布拉姆斯(Brahms)三位德國音樂家。而會有這樣的稱呼,最主要是因為德國指揮家漢斯.馮.畢羅(Hans von Bulow)曾經說過:
我的音樂信念,建立在降E大調之上。(My musical creed is in the key of E-flat major.)
降E大調的譜號,如同下圖,就是由Bb、Eb和Ab三個降記號所組成的。漢斯.馮.畢羅解釋這三個降記號所代表的三個字母b,指的就是德國歷代最偉大的作曲家:巴哈、貝多芬和布拉姆斯。

說到這,你可能會想說,先生你哪位啊?漢斯.馮.畢羅的話為什麼這麼有份量?
其實,這位德國出生的指揮家,並不是第一個提出「3B」稱號的人。在他之前,就有另外一位德國作曲家兼樂評家柯尼流斯(Peter Cornelius)在西元1853年於柏林日報的音樂專刊上,首次使用了「3B」作曲家的稱號。不過,柯尼流斯當然沒有扯什麼降E大調之類的鬼話,反而在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三位名字以B開頭的作曲家」,分別是巴哈、貝多芬,以及法國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Berlioz)。
沒錯,可沒人一開始就規定「3B」作曲家一定都要是德國人。事實上,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作為標題音樂的先驅,的確很有資格成為巴哈和貝多芬的繼任者。而包括義大利的小提琴鬼才帕格尼尼(Niccolo Paginini)等,也都認同白遼士在音樂史上的地位,足夠成為貝多芬之後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有趣的是,就連漢斯.馮.畢羅也曾經在1853年表示,白遼士是貝多芬之後最具功力的接班人!
不過幾年之後,當漢斯.馮.畢羅發表他的「3B」論,並沒有把白遼士列入其中,反而找來了比他年紀還要小三歲的布拉姆斯成為第三個「B」。雖然,布拉姆斯交響曲中正統的德式浪漫風格,的確可以聯想到貝多芬,不過漢斯.馮.畢羅的一句話,為什麼被大家認同?
提到漢斯.馮.畢羅,他是舒曼(Robert Schumann)岳父的學生。他最為人所知的八卦,就是他在1857年娶了李斯特(Franz Liszt)的女兒,後來又被好朋友華格納(Richard Wagner)搶走,儘管如此,漢斯.馮.畢羅(補上色)還是幫華格納首演了樂劇《紐倫堡的名歌手》。
透過八卦,我們知道這位仁兄雖然綠綠der,卻在當時擁有廣泛的人脈,堪稱音樂圈的黑人里長伯。他不只曾經在美國首演柴可夫斯基(Peter Tchaikovsky)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更從慕尼黑的樂隊長一路當上柏林愛樂的首席指揮。所以,他說的話,只要是比較精確、中肯的,就開始被人們奉為圭臬。例如,他曾定位挪威作曲家葛利格(Edvard Grieg)是「北歐的蕭邦」;還把巴哈的《平均律》和貝多芬的32首《鋼琴奏鳴曲》定位成鋼琴音樂的舊約、新約聖經。
如果是今天,也許他的頭像就會被內容農場加上格言,在Facebook或Line群組上瘋傳。

至於漢斯.馮.畢羅為什麼選擇布拉姆斯成為第三個「B」?他曾經在西元1880年說到:
「3B」對我來說,是聖三位一體的概念。我相信,巴哈是聖父;貝多芬是聖子;而布拉姆斯則是音樂中的聖靈。
這段看起來有說等於沒說的答案,難免讓人懷疑漢斯.馮.畢羅私心把「3B」作曲家的頭銜留在德國,而來自法國的白遼士,只能怨嘆同B不同命。反倒是漢斯.馮.畢羅的綠帽好友華格納,曾經希望把自己的粉絲,奧地利作曲家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列為第三個「B」,只是這個建議從來沒有被採用。
話又說回來,漢斯.馮.畢羅的姓氏開頭字母也是「B」。那麼,決定「3B」的B,和「3B」本身,誰比較厲害呢?(10分)
[Mr. Fri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