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讀者晚上好~又到了主編時間。
因為上週八仙塵爆事故的關係,這一周來有許多醫護人員犧牲休假時間,回院照顧傷患,十分的辛苦,主編在這裡代表每日一冷編輯群向各位醫護人員致敬;也希望衛福部和勞動部可以確實監督各醫院讓這些犧牲假期加班的醫護人員能獲得合理的加班費啊!!!!!!!
事不宜遲,我們回到今天的冷知識。
想必各位讀者應該知道,以前我們習慣稱呼的「護士」這幾年正名成「護理師」,但究竟是為什麼嗎?
我們開放搶答:
讀者A: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因為護理師聽起來比較聰明與專業,我們要尊重專業!選我選我選我!」
其實讀者A只說對了一半,其實在西元2000年(民國89)以前就已經分成護士和護理師兩種名稱了,能考護士執照的是高職護理科畢業生,而護理師則是就讀五專、科技大學或大學的護理科或護理系的這些學生。
但是在2000年以後,為了提升護理人員的水平,教育部推動教育改革將高職端的護理科廢除或是升格成五年制度的專校,原本針對高職學生的護士執照考試也在2013年正式停辦,所以在這之後也不再有政府認定的「護士」出現囉。
總而言之,今天到醫院接受護理人員的照護的時候,不管是「護士」還是「護理師」,記得都要抱著一份感謝的心,謝謝他們的辛苦囉。
我們明天見啦~: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