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本日冷知識~
你知道嗎?【假扣押】
根據新聞報導,高雄市政府在今天(8/6)向高雄地方法院聲請假扣押疑為高雄氣爆事件肇事者李長榮化工19億元資產。
假扣押是一種經常用於民事訴訟上的保全程序,確保債務人在民事判決確定前,不會趁機脫產;畢竟如果民事判決結果確定之時,債務人早以兩袖清風,債權人就算拿著勝利的判決結果,恐怕也求償無門。
假扣押與否由法院決定,在結果確定前債務人並不會知情,以免消息走漏,早一步進行脫產。但是由於假扣押是為了確保「未來」判決債務人須賠償時,債權人可以確實得到賠償,但是這畢竟只是「假」扣押,最後賠償與否、賠償金額尚須由法院判定,因此若最後判決結果被告並不需要賠償,或者金額遠小於聲請假扣押的金額,很有可能反而會侵害被告的權益,因此債權人除了裁定費1000元之外,尚須提交相對之擔保金額給法院,通常是聲請假扣押金額的三分之一。
例如對商業上的競爭對手提出專利訴訟的過程中,可能就會連帶提出假扣押,避免己方權益被損害卻求償無門;然而這個工具,卻也常常成為一種合法的干擾手段。對於許多資本並不雄厚的公司來說,一旦扯入訴訟的新聞見報,不但公司聲望減損、投資人信心下跌,且資產、應收帳款被公權力查封,往往在其實對被告有利的判決出來之前,就已失血過多而陣亡。例如日劇【羅斯福遊戲】之中的青島製作所,就差點因為對手對其展開惡意的專利訴訟而倒閉。
假扣押並不假,是真的透過政府的公權力查封債務人的財產。「假」這個字來自於日文,是暫時的意思,意思就和「假性近視」的「假」一樣。中華民國的法律與日本的法律淵源極深,同樣「假」字輩的法律程序,還有假處分、假執行等。
(圖片取自g0v萌典)
#聞史迭
本文曾刊登於 每日一冷